不同穗型水稻伤流强度的比较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董家胜
作者: 董家胜;尹海庆;赵全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伤流强度;穗型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06 年 22 卷 06 期
页码: 218-220
摘要: 为探讨穗直立程度不同的水稻品种茎秆不同部位伤流强度的差异,在田间条件下选用穗直立程度不同的3个水稻品种沈农265、豫粳6号和水晶3号,系统研究了基部节间、中间茎节和穗颈节间伤流强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同一穗型水稻品种不同部位的伤流强度随生育期的变化有很大差异,以基部节间伤流强度最大,其次为中间茎节,穗茎节伤流强度最小;(2)不同穗型的水稻品种基部节间、中间茎节、穗颈节的伤流强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总体趋势是下降的;(3)弯曲穗型的水稻品种不同部位伤流强度一般要比直立穗型的高。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不同籼稻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及根系活力. 罗德强,江学海,周维佳,王学鸿,涂丹,李敏,姬广梅. 2013
[2]一次性施用控释肥对水稻根系活力及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 唐拴虎,徐培智,陈建生,艾绍英,张发宝,黄旭. 2007
[3]辽宁水稻穗型分类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徐正进,陈温福,韩勇,邵国军,张文忠,马殿荣. 2007
[4]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籽粒灌浆特性比较及与后期生理特性的关系. 王昊,刘兴,陈英,张睿. 2009
[5]不同穗型粳稻干物质运转与颖花形成及籽粒灌浆结实的差异研究. 顾俊荣,韩立宇,董明辉,陈培峰,乔中英. 2017
[6]散穗与密穗型水稻穗上不同部位籽粒的粒重及抗性淀粉含量. 杨树明,夏小环,谢勇武,曾亚文,杜娟,杨涛,普晓英,白建明. 2011
[7]直立穗型基因对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董丹,陈书强,刘柏林,王嘉宇,徐正进. 2009
[8]水稻不同穗型品种幼穗分化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金正勋,王剑,王思宇,王珊,张忠臣,李钢夑,朴钟泽. 2020
[9]水稻穗长基因PAL3的克隆及自然变异分析. 尚江源,淳雁,李学勇. 2021
[10]水稻突变体库的构建及部分性状分析. 李臻,王庆国,刘炜,潘教文. 2018
[11]晚粳稻浙粳22散穗突变体spr8的特征特性及其突变基因定位. 陈萍萍,叶胜海,陆艳婷,金庆生,张小明. 2013
[12]水稻直立穗型与抗倒伏性关系的理论分析与模拟测定. 都兴林,方秀琴,刘忱,姜亚伦. 2004
[13]寒地粳稻不同穗质量类型品种穗部性状分析. 马瑞. 2013
[14]吉林省水稻品种株型形态、穗部形态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侯立刚,赵国臣,齐春雁,孙洪娇,刘亮,朱秀侠,郭希明,隋朋举. 2010
[15]氮素水平对不同穗型水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方秀琴,都兴林,刘曼玲. 2005
[16]两种不同穗型水稻超高产直播栽培技术途径研究. 王奉斌,戚麟,袁杰,张燕红,梁乃亭,孙玉良,蔡立舟. 2009
[17]水稻突变体库的构建及部分性状分析. 李臻,王庆国,刘炜,潘教文. 2018
[18]水稻品种穗型的遗传定位及其特征特性. 陈萍萍,赵宁春,叶胜海,陆艳婷,张小明. 2009
[19]水稻穗型的遗传调控研究进展. 淳雁,李学勇. 2017
[20]寒地粳稻不同穗重类型产量因子初探. 付久才.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干湿交替灌溉和施氮量对粳稻光合特性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作者:付景;马梦娟;张骐飞;段居琦;王越涛;王付华;王生轩;白涛;尹海庆;王亚
关键词:水稻;干湿交替灌溉;施氮量;光合特性;氮代谢酶;氮素吸收利用
-
耐直播粳稻种质资源筛选及其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作者:王付华;李锐;张骐飞;马梦娟;付景;杨文博;王生轩;王越涛;白涛;尹海庆;王亚
关键词:粳稻;种质资源;耐直播;种植密度;筛选
-
干湿交替灌溉耦合施氮量对水稻籽粒灌浆生理和根系生理的影响
作者:付景;王亚;杨文博;王越涛;李本银;王付华;王生轩;白涛;尹海庆
关键词:水稻;干湿交替灌溉;施氮量;籽粒灌浆生理;根系生理
-
不同追氮模式对河南沿黄稻区粳稻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作者:付景;尹海庆;王亚;杨文博;张珍;白涛;王越涛;王付华;王生轩
关键词:水稻;追氮模式;产量;根系形态;生理特性
-
不同追氮模式对直播稻根系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作者:付景;王亚;杨文博;尹海庆;王越涛;白涛;王付华;王生轩
关键词:直播稻;追氮模式;根系生理性状;产量
-
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对水稻饲草产量、品质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作者:彭廷;王童童;李玲子;陈亚蓝;静莉丽;王家琪;王成章;张静;滕永忠;赵全志
关键词:水稻;刈割时期;留茬高度;再生稻;饲草;青贮;产量;品质
-
水稻主要病害抗性基因在河南沿黄粳稻品种中的分布情况
作者:王付华;王亚;陈献功;王越涛;杨文博;白涛;申关望;黄金华;李璐;姜军;尹海庆
关键词:水稻;抗条纹叶枯病基因;抗稻瘟病基因;抗白叶枯病基因;分子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