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特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魏莲

作者: 魏莲;刘虹伶;伍兴隆;陈河竹;彭应力;肖科军;蔡鹏;房超;李跃建;蒲德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十斑大瓢虫;豆蚜;捕食量;天敌昆虫;生物防治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24 年 40 卷 005 期

页码: 105-109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为明确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能力和捕食规律,将野外采集的十斑大瓢虫置于室内饲养2代,再测定其各龄幼虫及雌、雄成虫对豆蚜的捕食量,以倒数法拟合Holling Ⅱ圆盘方程,明确了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量随着虫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N→∞时,十斑大瓢虫的1~4龄幼虫以及雌、雄成虫在1 d内对豆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0.1628、158.7003、556.3928、988.1128、841.0084、589.4011头.十斑大瓢虫幼虫对豆蚜的捕食量与日龄的拟合方程为y=3.9123x2.2092(R2=0.8093),随着日龄的增加捕食数量呈指数关系逐渐增加.雌、雄成虫对豆蚜的捕食量与日龄的拟合方程分别为 y=0.9453x2-28.274x+827.44(R2=0.456)和y=0.8762x2-31.511x+635.38(R2=0.7188),随着日龄期的增加捕食数量逐渐降低.

分类号: S476+.2

  • 相关文献

[1]温度对十斑大瓢虫产卵特性的影响. 刘东阳,刘国,黎洁,邓全,马鹏,陈娟,李斌,王勇,江连强,郭仕平,伍兴隆,李杨,蒲德强. 2024

[2]马铃薯甲虫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类及捕食量初步研究. 冯丽凯,王佩玲,舒敏,郭文超,王朴. 2013

[3]转Bt基因棉对草蛉的影响. 魏伟,钱迎倩,马克平,张永军,吴孔明. 2002

[4]瘦弱秽蝇在生物防治中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邹德玉,徐维红,刘晓琳,白义川,刘佰明,许静杨,胡霞,谷希树,吴惠惠. 2017

[5]蜜粉源植物对天敌昆虫的作用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王建红,仇兰芬,车少臣,虞国跃,邵金丽,仲丽. 2015

[6]益蝽对草地贪夜蛾高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评价和捕食行为观察. 唐艺婷,王孟卿,陈红印,王燕,张红梅,陈福寿,赵雪晴,张礼生. 2019

[7]生物防治——害虫综合防治的重要内容. 杨怀文. 2007

[8]草地贪夜蛾的天敌资源及其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唐璞,王知知,吴琼,刘银泉,时敏,黄健华,陈学新. 2019

[9]邱式邦院士在恶性入侵杂草豚草治理上的学术贡献-纪念邱式邦院士诞辰110周年. 周忠实,王韧,万方浩. 2021

[10]天敌昆虫控害机制与可持续利用. 任顺祥,张帆,彩万志,曾凡荣,张文庆. 2013

[11]中国设施蔬菜害虫天敌昆虫应用研究进展. 张帆,李姝,肖达,赵静,王然,郭晓军,王甦. 2015

[12]释放天敌瓢虫和施用化学农药吡虫啉对麦田蚜虫的控制效果评价. 吴岷,武吉兆,万方浩. 2006

[13]天敌昆虫东亚小花蝽研究进展与展望. 朱正阳,邸宁,张帆,徐志刚,王甦. 2022

[14]针茅草原针刺危害生防途径的探讨. 刘爱萍,吴新宏,侯天爵,李魁英,张志茹,李忠刚. 2001

[15]利用功能反应模型评价球孢白僵菌对东亚小花蝽捕食二斑叶螨的影响. 陈亚丰,王甦,邸宁,金道超. 2021

[16]番茄潜叶蛾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梁永轩,郭建洋,王绮静,张毅波,张桂芬,杨念婉,周琼,刘万学. 2023

[17]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陈秀琴,刘其全,田新湖,何玉仙,邱良妙,占志雄. 2021

[18]橘小实蝇天敌种类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苏冉冉,易小龙,刘吉敏,郑霞林,陆温,王小云. 2021

[19]利用天敌昆虫治理豚草的研究进展. 郭建英,万方浩. 2015

[20]天敌昆虫的滞育研究及其应用. 陈红印,王孟卿.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