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杂种偏分离位点SegD8的精细定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袁洋

作者: 袁洋;敖和军;周仲华;应杰政;张健;倪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杂交-渐渗;水稻;偏分离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23 年 37 卷 001 期

页码: 37-4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水稻渐渗系群体构建时产生的偏分离现象,可以发现更多与偏分离相关的基因,有助于解析偏分离在水稻中的主要作用及其产生机制.[方法]应用籼粳组合华占/Koliya 构建的一套渐渗系群体,以其后代基因型的分离比作为表型对偏分离位点进行定位.[结果]在第 8 染色体上发现一个染色体区段在其后代中的基因型分离比偏离孟德尔分离定律.进一步分析表明该偏分离现象受第 8 染色体上两个位点控制,分别命名为 SegD8A和 SegD8B,其中 SegD8A为偏分离位点,但其偏分离属性受 SegD8B调控.当 SegD8A和SegD8B位点都为杂合型时,子代中SegD8AHH和SegD8AKK的比例接近1∶4;当SegD8B为纯合华占基因型时,子代中SegD8AHH和SegD8AKK的比例接近 1∶1;当SegD8B为纯合 Koliya基因型时,子代中SegD8AHH几乎不出现.我们将SegD8A基因定位在一个大小为46.5 kb的区间内,SegD8B基因定位在一个大小为1160.2 kb的区间内.[结论]本研究为进一步克隆这两个基因,并阐明该偏分离现象奠定了基础.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水稻粒簇生材料Cgr320的鉴定及遗传偏分离分析. 周军杰,李兴星,郑剑,南文斌,秦小健,张启军,杨永清,张汉马,梁永书. 2016

[2]长雄蕊野生稻导入栽培稻诱发配子选择效应的初步研究. 章禄标,王英,柴路,徐建龙,潘学彪,黎志康. 2011

[3]粳稻资源热粳35遗传图谱构建与耐热QTL分析. 郑剑,李兴星,苏华英,周军杰,秦小健,南文斌,杨永清,张汉马,李贤勇,梁永书. 2017

[4]大豆分子标记在RIL群体中的偏分离分析. 刘峰,吴晓雷,陈受宜. 2000

[5]小麦SSR和SNP标记在Taichung29×白芒麦重组自交系群体中的偏分离分析. 郭继元,王凤涛,蔺瑞明,冯晶,张忠军,徐世昌. 2018

[6]苜蓿SSR引物在蚕豆上的通用性及SSR引物在F_2群体中的偏分离分析. 田莹莹,侯万伟,陈扣梅,武学霞,刘玉皎. 2017

[7]棉花F_2群体及RIL群体SSR标记偏分离的比较剖析. 鲁宁宁,王红梅. 2018

[8]偏分离条件下牙鲆生长性状QTL的主成分定位. 李宁,张丽怡,李停,李艳红,刘海金,杨润清. 2017

[9]玉米不同回交世代DH系遗传分析研究. 齐欣,刘欣芳,马骏,贾钰莹,刘晓丽,孟庆国,姜敏,李思南. 2020

[10]野生大豆*栽培大豆RIL群体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SNP偏分离分析. 刘德泉,聂波涛,邱红梅,陈亮,陈健,崔正果,姬文秀,王跃强. 2023

[11]遗传群体偏分离研究进展. 刘海燕,崔金腾,高用明. 2009

[12]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三系保持系新材料遗传机理初探. 刘念,蒙大庆,祝捷,徐凯,汤天泽,涂金星. 2020

[13]利用SSR标记分析川育12×人工合成小麦Syn780重组自交系群体中的偏分离现象. 李俊,杨玉敏,廖杰,彭正松,汤永禄,杨武云. 2007

[14]薏苡总苞性状的遗传分析. 李祥栋,潘虹,陆秀娟,魏心元,石明,陆平. 2020

[15]利用RFP标记进行水稻籼粳杂种偏分离的遗传分析. 刘中来,李军,瞿绍洪. 2012

[16]棉花种间BC_1群体偏分离的遗传剖析(英文). 余渝,张艳欣,林忠旭,张献龙. 2010

[17]二倍体月季F_1群体的SSR鉴定与遗传分析. 周宁宁,李淑斌,李远波,蹇洪英,晏慧君,王其刚,陈敏,邱显钦,张颢,唐开学. 2017

[18]虾夷扇贝F1自交衰退及其遗传调控机理. 赵亮,李仰平,高杉,姜苹哲,林杉杉,张国瀚,范广其,蒋经伟,周遵春. 2024

[19]‘满天红’ב红香酥’杂种鉴定及遗传变异Genic-SSR分析. 薛华柏,王芳芳,王磊,杨健,王龙,王苏珂,苏艳丽,乔玉山,李秀根. 2017

[20]玉米生物诱导孤雌生殖DH群体的SNP偏分离分析. 许理文,段民孝,宋伟,田红丽,王凤格.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