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紫色丘陵农区坡耕地饲草种植模式及效益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庞良玉

作者: 张鸿;罗春燕;黄晶晶;付登伟;冯文强;林超文;张新全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坡耕地;饲草;种植模式;效益

期刊名称: 草业学报

ISSN: 1004-5759

年卷期: 2010 年 19 卷 03 期

页码: 110-11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把饲草作为主要作物引入耕作制,通过3年3重复随机区组定位试验研究,构建适于四川紫色丘陵区坡耕地应用的粮饲高效种植模式。结果表明,冬季以小麦为主,间套黑麦草、燕麦等冬季饲草,夏季以苏丹草、菊苣等夏季饲草为主的种植模式与对照麦/玉/苕种植模式相比,能够稳定小麦籽粒产量,8~9倍的提高饲草鲜产,提高50%以上的可饲用干物产出,提高粗蛋白产出1倍以上,增加产值30%以上。冬季以小麦为主,间套黑麦草、燕麦等冬季饲草,夏季以苏丹草、菊苣等夏季饲草为主的种植模式能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大幅提高紫色丘陵区旱坡耕地饲料产出,为区域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饲料保障,是适用于该区域的可持续高效旱坡地种植模式。

分类号: S54

  • 相关文献

[1]关于西藏饲草种植模式探讨——以拉萨市为例. 周娟娟,魏巍. 2019

[2]三种肥料运筹模式对湖北西部坡耕地机条播小麦生产的影响. 佟汉文,朱展望,刘易科,陈泠,邹娟,张宇庆,杨勇,高春保. 2021

[3]松干流域不同种植模式对坡耕地土壤氮磷流失的影响. 杨世琦,邢磊,刘宏元,韩瑞芸,杨正礼. 2018

[4]不同农艺措施对洱海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和寿甲,潘艳华,刘恩科,严昌荣,郭玉蓉,何文清,刘勤,刘爽. 2010

[5]水源保护区坡耕地不同种植模式水土保持效应试验. 潘艳华,朱红业,雷宝坤,郭玉蓉,王应学,和寿甲,付丽波. 2013

[6]坡耕地粮草间作的培肥保土效果及生态环境经济效益. 汪立刚,梁永超. 2008

[7]荷兰豆/乌塌菜—豇豆—青花菜高效种植模式. 袁春新,黄耀如,陆银,姜永平,王建华. 2012

[8]稻田不同种植模式水稻氮肥施用效应的研究. 刘建,魏亚凤,徐少安. 2005

[9]“元胡/西瓜—晚稻”种植模式效益及技术. 曹开金,赵军华,吕学高,楼肖成,朱正梅,陈刚. 2012

[10]棉豆间作种植模式优势与配套栽培技术. 关故章,张宁波. 2003

[11]蒙城试验区菜套玉米—菜种植模式的效益及栽培技术. 张祥明. 2001

[12]不同种植模式棉花产量、种植效益与氮素利用率比较分析. 杨长琴,张国伟,王晓婧,刘瑞显,倪万潮. 2021

[13]河北低平原区早熟玉米-谷子种植模式的耗水量与产量研究. 李爱国,李和平,宋聪敏,李积铭,张玉兰,宋庆荣. 2015

[14]“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群体产量、效益及其种间竞争力的评定. 汤复跃,韦清源,陈文杰,郭小红,梁江,陈渊. 2019

[15]不同机械种植模式对甘蔗产量及效益影响. 梁阗,罗亚伟,游建华,高轶静,何为中,谭宏伟,周柳强,刘丽敏,刘红坚,李涛. 2023

[16]饲草青贮添加剂研究进展. 孙璀,王育群,许留兴,张锦华. 2014

[17]普安县夏季适生饲草产量及品质比较分析. 吴有松,周雪,赵相勇. 2015

[18]重视草料产品质量 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 王秋霞,王风,高崇岳. 2004

[19]饲草青贮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石漠化地区应用的启示. 熊康宁,许留兴,申小云,张锦华,刘成名. 2016

[20]绿汁发酵液在饲草青贮研究中的进展与展望. 许留兴,张锦华,吕小溪,刘成名,池永宽.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