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粒型常规优质籼稻新品种桂育9号的选育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传华

作者: 陈传华;刘广林;李虎;罗群昌;陈远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常规优质稻;桂育9号;超高产;长粒型;选育;广西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5-1191

年卷期: 2018 年 06 期

页码: 1068-107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选育高产长粒型高档优质常规稻新品种,为促进广西高档优质米产业发展提供良种支持。【方法】以长粒型品种黄华占为母本、高产优质品种力源占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出高产长粒型高档常规优质籼稻新品种,并于2011~2016年分别参加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自选育水稻品种比较试验、广西常规优质稻组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桂北和高寒山区稻作区扩区试验,观察其综合表现。【结果】桂育9号的生育期早造123 d,晚造108 d,粒长7.1~7.3 mm,整精米率61.8%,千粒重23.5 g,每穗总粒数160.9粒,结实率76.6%,综合米质达国标一级优质米标准。在品比试验中,早、晚造平均产量分别达8628.0和6978.0 kg/ha,比对照种柳沙油占202(对照,CK)分别增产11.50%和13.50%。在区域试验中,早、晚造平均产量分别为6426.0和7290.0 kg/ha,比CK增产5.75%和11.47%。在生产试验中,晚造平均产量6514.5 kg/ha,比CK增产10.08%。桂北及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为中稻种植时平均产量分别为9235.5和8433.0 kg/ha。在百色市和河池市百亩高产示范中,平均产量分别为9836.1和10944.0 kg/ha。桂育9号于2014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桂审稻2014039号,2017年9月获新品种权授权,授权号CNA20140926.1。【结论】桂育9号具有粒型长、产量高、整精米率高、米质优、耐肥、抗倒力强等优点,适宜在桂南、桂中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在桂北稻作区作为早、中稻种植,也可在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为中稻种植。

分类号: S511.21

  • 相关文献

[1]长粒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川优7021. 张翅,钟光跃,阳小平,吕建群. 2023

[2]桂东南地区常规优质稻品种比较试验. . 2017

[3]双低高油丰产隐性核不育系NAB-2的选育. 饶勇,肖华贵,陈静,李超,杨斌. 2016

[4]水稻新品种新稻44号选育及超高产栽培技术. 张燕红,袁杰,布哈丽且木,赵志强,文孝荣,王奉斌. 2016

[5]超高产型杂交红麻中杂红368的选育. 李建军,黄思齐,唐慧娟,陈安国,李辉,李德芳. 2013

[6]超高产杂交水稻特优269的选育及超高产栽培技术. 周燕,容林熙,陈颖,王彩先,易小林,杨仕冠,秦延春. 2014

[7]广适型超高产优质水稻品种丰美占的选育. 高云,江奕君,林青山,冯道基,刘传光. 2009

[8]超高产籼粳杂交稻春优927的选育及其栽培制种技术. 宋昕蔚,林建荣,吴明国. 2019

[9]铜、锌肥对优质稻桂育9号的影响效应研究. 李虎,陈传华,刘广林,吴子帅,罗群昌,朱其南,李秋雯. 2020

[10]优质常规稻新品种桂育9号在广西不同生态区生产适应性研究初报. 陈传华,李虎,韦岚岚,陈远孟,罗群昌. 2018

[11]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桂育9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李虎,陈传华,刘广林,吴子帅,黄秋要,罗群昌. 2019

[12]长粒型优质粳稻新品种-辽星8号. 王德生. 2006

[13]籼型杂交水稻恢复系粒长及粒重的分子改良. 苏相文,高方远,任鄄胜,吕建群,陆贤军,任光俊. 2019

[14]寒地水稻花培新品种龙粳10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张淑华. 2001

[15]水稻新品种龙粳37选育技术报告. 孙海正,孙淑红,赵凤民,王立楠,薛菁芳,杨丽敏. 2014

[16]广西长粒型高档优质常规稻育种策略及育种实践. 陈传华,刘广林,李虎,陈远孟,罗群昌. 2017

[17]大豆新品种桂春1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梁江,陈渊,曾维英,汤复跃,陈文杰. 2013

[18]大豆新品种桂春1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陈渊,汤复跃,陈文杰,曾维英,梁江. 2015

[19]早晚兼用型超级稻新品种桂两优2号的选育及应用. 邓国富,陈仁天,梁世荣,周萌,周维永,高利军,张宗琼. 2015

[20]玉米新品种桂单660的选育及精简栽培技术. 邹成林,谭华,郑德波,黄开健,黄爱花,莫润秀,翟瑞宁,韦新兴.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