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新品种材料抗病虫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品武
作者: 李品武;盛忠雷;彭萍;王晓庆;林强;黄尚俊;胡翔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茶树品种材料;抗性鉴定;茶云纹叶枯;茶跗线螨;假眼小绿叶蝉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1 年 24 卷 04 期
页码: 1342-134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田间鉴定法和室内接种法对15份茶树品种及新材料进行了茶云纹叶枯病的抗性鉴定,结果显示:0310、0308、0302和乌牛早等4份供试材料,在田间自然感病与室内接种致病上均表现抗茶云纹叶枯病;同时采用田间鉴定法对茶跗线螨和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鉴定结果:0303、0304、0305、0306、0311、碧香早等6份材料抗茶跗线螨;但15份供试材料均表现出高感或易感假眼小绿叶蝉。
分类号: S571.1
- 相关文献
[1]应用AFLP分子标记研究茶树品种新材料. 侯渝嘉,常亚丽,何桥,唐敏,邬秀红. 2015
[2]茶果复合栽培模式与茶跗线螨为害的关系. 蒋光藻,谭和平,黄苹. 2003
[3]茶跗线螨为害程度对福云6号鲜叶芳香物质的影响. 张辉,李慧玲,王定锋,李良德,王庆森,曾明森,吴光远. 2015
[4]茶跗线螨的研究进展. 张辉,吴光远,李慧玲,李良德,王定锋,曾明森,王庆森. 2017
[5]茶树被茶跗线螨取食后重要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分析. 张辉,李慧玲,李良德,王庆森,曾明森,吴光远. 2018
[6]巴氏钝绥螨对茶跗线螨的田间控制效果. 汪淮,王晓庆,彭萍,段小凤,林强,胡翔. 2014
[7]跗线螨为害致茶树新梢挥发物组成的改变. 徐泽,韩宝瑜,邓敏,周孝贵,邬秀宏,谢堃. 2009
[8]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及化学防治. 魏进,段婷婷,朱淮武,廖国会. 2011
[9]43.7%甲龙SC对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及安全性. 姚雍静,廖向前,曹雨,王家伦,陈娟,梁远发. 2013
[10]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防治茶小绿叶蝉试验. 谭济才,李健权. 2003
[11]基于mtDNA COI的假眼小绿叶蝉系统发育研究. 付建玉,李乐,袁志军,唐美君,肖强. 2014
[12]假眼小绿叶蝉虫量消长和单个发生高峰期分段标准研究. . 1994
[13]间作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动态与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顾俊荣,董明辉,李浩宇,范君,杨代凤. 2017
[14]假眼小绿叶蝉微卫星位点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李倩,陈学新,韩宝瑜. 2016
[15]添加农用有机硅对假眼小绿叶蝉防效的影响. 郭华伟,朱国念,姚惠明,唐美君. 2013
[16]不同种植模式下茶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动态的调查. 汪云刚,李良静,冉隆珣,玉香甩,吴文伟,韩宝瑜,李忠美. 2010
[17]茶树-害虫-天敌间的化学信息联系. 陈宗懋,许宁,韩宝瑜,赵冬香. 2003
[18]假眼小绿叶蝉自然天敌控制作用的评价. 庞雄飞,谢振伦. 1997
[19]茶小绿叶蝉优势种的归属. 赵冬香,陈宗懋,程家安. 2000
[20]基于mtDNACOI的假眼小绿叶蝉系统发育研究. 付建玉,李乐,袁志军,唐美君,肖强.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鳜弹状病毒糖蛋白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与鉴定
作者:张彦冰;叶加鑫;孙威;刘晓丹;林强
关键词:鳜弹状病毒;糖蛋白;杆状病毒表达系统;重组杆状病毒
-
鳜弹状病毒N蛋白与鳜c-Myc互作调控谷氨酰胺代谢机制
作者:张秋爽;叶彩媚;牛银杰;林强;梁红茹;罗霞;李宁求;付小哲
关键词:鳜;鳜弹状病毒(SCRV);鳜c-Myc;蛋白互作;谷氨酰胺代谢
-
Rho A-Rock1信号通路对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感染的调控及作用
作者:谭有燕;牛银杰;李宁求;罗霞;林强;梁红茹;付小哲
关键词:脾肾坏死病毒;病毒复制;Rho A-Rock 1信号通路
-
纳米酶在农业方向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宝福;付小哲;林强;牛银杰;罗霞;梁红茹;李宁求
关键词:农业;食品;纳米酶
-
上海地区梨品种需冷量及需热量研究
作者:王晓庆;施春晖;蒋爽;朱涛;林雪君;李水根;骆军
关键词:梨品种;需冷量;需热量
-
木醋液的抑菌活性及其对连作番茄根际土壤微环境生态的影响
作者:肖健;谭俊杰;林泽毅;林强;杨尚东;谭宏伟
关键词:木醋液;番茄;连作障碍;抑菌活性;高通量测序
-
MiR-130c-5p靶向乌鳢水泡病毒g基因抑制病毒增殖
作者:季艳;周旋;于永耀;刘晓丹;张驰;林强
关键词:MiR-130c-5p;乌鳢水泡病毒(SHVV);靶向;G蛋白;弹状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