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不同耐热性鉴定方法的比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安晓东

作者: 安晓东;靖金莲;刘玲玲;阎翠萍;郑秦平;李世平;黄丽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耐热性;鉴定方法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17 年 06 期

页码: 909-911+956

摘要: 为了探究小麦耐热性不同鉴定方法鉴定结果的一致性和不同鉴定方法的优缺点,2015—2016年度用日光温室增温耐热性鉴定、隔期播种耐热性鉴定及细胞膜热稳定性鉴定3种方法对34份小麦品种试验材料进行鉴定比较。结果表明,从总体鉴定结果来看,这3种鉴定方法的鉴定结果间有较好的一致性,用任一方法鉴定结果都可对品种耐热性有一个准确的了解,但如果要详细了解一个品种的耐热性情况,最好采用多年多点多鉴定方法进行耐热性鉴定。

分类号: S512.11

  • 相关文献

[1]四川杂交水稻品种耐高温特性研究. 徐富贤,朱永川,张林,郭晓艺,刘茂,周兴兵. 2011

[2]远缘杂种鉴定方法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毛丽萍,任君,畅志坚,刘惠民. 2006

[3]小麦茉莉酸诱导蛋白基因TaJIP的克隆和功能鉴定. 王飞,田雪军,赵月,臧新山,耿晓丽,倪中福,姚颖垠,胡兆荣,辛明明. 2015

[4]小麦耐热分子标记Xwmc44的鉴定及分析. 刘子会,刘畅,彭义峰,李国良,张华宁,张红梅,段硕楠,郭秀林. 2021

[5]小麦籽粒性状热感指数相关分子标记的鉴定及分析. 邵雪飞,李国良,杨阳,付才,李孟军,赵敏,刘子会. 2021

[6]小麦种质资源耐热性评价. 王小波,关攀锋,辛明明,汪永法,陈希勇,赵爱菊,刘曼双,李红霞,张明义,逯腊虎,魏亦勤,刘旺清,张金波,倪中福,姚颖垠,胡兆荣,彭惠茹,孙其信. 2019

[7]小麦热激转录因子基因TaHsfB2d的克隆和特性及其对耐热性的调控. 赵立娜,刘子会,段硕楠,张园园,李国良,郭秀林. 2018

[8]小麦的热击蛋白及耐热性的获得. 周人纲,樊志和,李晓芝,王占武,韩炜. 1994

[9]小麦部分多基因家族的基因表达与耐热性获得的关系. 赵爱菊,李亚军,高增玉,刘玉萍,陈希勇. 2008

[10]不同冬小麦品种对高温胁迫反应的研究. 徐如强,孙其信,张树榛. 1998

[11]不同小麦品种对灌浆期高温的响应差异. 姜丽娜,杨娜娜,方保停,李向东,李春喜. 2018

[12]灌浆初期高温胁迫对不同耐热性小麦品种形态和产量的影响. 冯波,李升东,李华伟,王宗帅,张宾,王法宏,孔令安. 2019

[13]小麦耐热性获得和耐热性表现关系的研究. 陈希勇,李亚军,高增玉,田胜民. 2003

[14]不同小麦品种对灌浆期高温的响应差异. 姜丽娜,杨娜娜,方保停,李向东,李春喜. 2018

[15]小麦灌浆期水渍和高温对植株早衰和籽粒增重的影响. 蔡士宾,曹晹,方先文,朱伟,熊恩惠,严建民. 1994

[16]大赖草染色体对小麦农艺性状和抗病、耐热性的效应研究. 解睿,温辉芹,裴自友,曹亚萍,程天灵,张立生,李雪,朱玫. 2015

[17]高温锻炼对小麦细胞膜热稳定性的影响. 周人纲,樊志和,李晓芝,王占武,韩炜. 1993

[18]错期播种在小麦耐热性鉴定中的应用. 李世平,靖金莲,安晓东,刘玲玲,阎翠萍,王全亮,黄丽波,单杰. 2017

[19]小麦耐热性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 陈希勇,赵爱菊,李亚军,刘玉萍. 2007

[20]小麦耐热性的配合力分析. 徐如强,孙其信,张树榛. 199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