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作双季玉米生育特征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吴魁
作者: 吴魁;郑建初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连作玉米;生育特性;栽培技术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1999 年 7 卷 04 期
页码: 44-46
摘要: 本文针对江苏双季玉米种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选用优良品种苏玉9 号,适期播种,管理得当,沿江及其以南地区可以连作,并获得高产,同时省工较多,利于推广。通过对连作双季玉米生育特性的研究,提出了初步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分类号: S513.048
- 相关文献
[1]贺州市籽用西瓜生育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陈勤平,陈天景,叶万典,陈灿,潘启春,陈国泽. 2013
[2]镇稻14号机插秧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马国强,周铭成,盛生兰. 2011
[3]超级杂交稻生育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 2002
[4]杂交稻中浦优华占的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 禹盛苗,朱练峰,许德海,朱旭东,金千瑜. 2011
[5]早熟陆地棉新陆早51号生育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 李保成,李生秀,周小凤,肖光顺,董承光,马晓梅. 2013
[6]麦后直播棉生育特性及栽培对策. 李永山,王靖稳,苏彩虹,范志杰. 1992
[7]法国蓖麻杂交种的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 张锡顺,杨建国. 2001
[8]优质高产杂交组合中优161的生育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禹盛苗,朱练峰,欧阳由男,许德海,庄杰云,金千瑜. 2010
[9]新审定抗虫棉品种的生育特性与配套栽培技术. 曲辉英,赵洪亮,董合忠,吕建华. 2005
[10]甜玉米和糯玉米的生育特性与栽培技术. 刘建华,胡建广. 2004
[11]浙西南地区杂交稻中浙优8号的生育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何建清,朱德峰. 2010
[12]杂交中籼新组合协优559生育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施伏芝,苏泽胜,罗志祥,陶茂聪,高清德. 2001
[13]新甜饲1号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规程. 王燕飞,刘华君,张立明,李承业,杨洪泽,高卫时. 2005
[14]苏棉10号生长规律及生育特性研究. 刘水东,何林池,徐纪嘉,郝德荣. 2001
[15]大麦养份吸收与经济施肥技术研究. 朱荣华,沈明德,江银荣,魏亚凤. 1996
[16]水稻两用核不育系G156S生育特性研究. 金祥,黄宗洪,杨占烈,向关伦,甘雨,潘建惠. 2008
[17]大麦养份吸收与经济肥技术研究. 朱荣华,沈明德. 1996
[18]“镇稻11号”特征特性及机插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臧兴良,孙富林,许磊,景德道,林添资,李闯,余波,刁立平. 2011
[19]抛秧稻的生育特性和栽培特点. 蒋彭炎. 1996
[20]吉甜2号南引生育特性的研究. 刘晓辉,高士杰,李继洪,张玉龙.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长江下游稻田不同种植制度的碳足迹分析
作者:严燕;季国军;胡乃娟;陈留根;郑建初;胡锋
关键词:碳足迹;粮食安全;种植制度;温室气体;土壤固碳;长江下游
-
蔬菜产业振兴标准指标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朱大威;朱方林;郑建初
关键词:蔬菜;产业;发展;标准;指标体系
-
土壤改良基质对稻虾共作田土壤性状和稻虾生长的影响
作者:王子臣;陈震;管永祥;张岳芳;刘红江;朱普平;郑建初;马艳
关键词:土壤改良基质;稻虾共作;次生潜育化;复合菌剂;水稻产量;克氏原螯虾
-
江苏省乡村产业振兴:典型案例、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
作者:李欣泽;宋冠呈;朱方林;朱大威;郑建初
关键词:产业兴旺;江苏省;中坚农民;典型案例;融合;绿色;科技
-
猪粪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对水稻农学效应、安全效应及经济效益影响的综合评价
作者:纪洪亭;周炜;郭智;刘红江;陈留根;郑建初;吴田乡
关键词:猪粪有机肥;稻田;农学效应;经济效益;健康风险评估
-
不同施肥模式对麦稻两熟农田磷素径流流失和麦稻产量的影响
作者:郭智;刘红江;张岳芳;郑建初;陈留根;王鑫;盛婧
关键词:麦稻两熟农田;磷;地表径流;麦稻产量
-
创新团队建设背景下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激励机制研究-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作者:吴魁;魏伶俐;许玲;张保龙
关键词:团队建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