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松方式对玉米根系分布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栗维

作者: 栗维;朱海燕;逄焕成;刘明;李玉义;金忠华;齐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深松方式;根系分布;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名称: 作物杂志

ISSN: 1001-7283

年卷期: 2014 年 03 期

页码: 77-8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郑单958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深松方式对玉米根系分布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实现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行行深松、隔行深松均可有效打破犁底层,10~40cm土壤容重在整个生育时期显著低于常规耕作,且行行深松的后效作用更明显;深松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有效缓解春旱对玉米幼苗的影响;深松后增加了土壤中30~50cm耕层及垂直垄向20~30cm范围的根量,有利于深层根系的生长、延缓玉米深层次根系衰老;深松也显著提高了植株水分利用效率和玉米产量,且行行深松的效果更为明显。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深松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根系分布的影响. 齐华,刘明,张卫建,张振平,李雪霏,宋振伟,于吉琳,吴亚男. 2012

[2]不同深松方式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郑家明,孙占祥,冯良山,杨宁,白伟,冯晨,张哲,蔡倩,向午燕. 2019

[3]不同深松方式与氮肥运筹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李雪霏,刘明,张卫建,齐华,张振平,宋振伟,于吉琳,吴亚男. 2013

[4]玉米田不同深松方式的效果比较研究. 王福亮. 2010

[5]土壤带状湿润均匀性对膜下滴灌棉花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东伟,李明思,周新国,申孝军,赵宇龙. 2018

[6]秸秆条带还田对东北春玉米产量、土壤水氮及根系分布的影响. 安俊朋,李从锋,齐华,隋鹏祥,张文可,田平,有德宝,梅楠,邢静. 2018

[7]玉米根系的生长及其在土壤中的分布. 朱献玳,陈学留,刘益同,王忠孝,张建华. 1991

[8]不同密度处理下玉米根系干重空间分布动态的研究. 管建慧,郭新宇,刘洋,刘克礼,王纪华,郭小东. 2007

[9]磷肥施用深度对夏玉米产量及根系分布的影响. 杨云马,孙彦铭,贾良良,贾树龙,孟春香. 2018

[10]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保护性耕作的根系和光分布特征研究. 刘朝巍,张恩和,谢瑞芝,刘武仁,李少昆. 2012

[11]玉米不同品种根系分布和干物质. 梁文科,阎素红,王俊娟,杨兆生,张文生. 2003

[12]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的作物根系生长及水分吸收. 高阳,段爱旺,刘战东,王和洲,陈金平,刘安能. 2009

[13]玉米不同品种根系分布和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研究. 梁文科,阎素红,王俊娟,杨兆生,张文生. 2003

[14]不同密度条件玉米根系性状在不同土层中的分布研究. 赵江,张怡明,牛兴奎,刘鑫,李少昆. 2011

[15]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根系分布规律研究. 刘朝巍,谢瑞芝,张恩和,刘武仁,李少昆. 2009

[16]模拟不同降水年型对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王克武,程明,张建军,周继华. 2010

[17]玉米单叶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比较. 李刚,王金艳. 2006

[18]玉米生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比较. 李刚,王金艳,李壮,汪由,夏永胜. 2005

[19]水肥耦合对小麦玉米带田产量效应及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杨蕊菊,柴守玺,马忠明,车宗贤,包兴国,张久东. 2011

[20]秋覆膜对旱地玉米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 刘晓伟,何宝林,郭天文,康恩祥.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