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明麦2号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夏中华
作者: 夏中华;金彦刚;杨永乐;邵慧;李珍富;韩璞;宋速速;任迎涛;赵其兵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选育;特征特性;栽培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15 年 43 卷 07 期
页码: 83-8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明麦2号由淮麦17与鲁麦14杂交并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属弱春性早熟小麦品种,株型较紧凑,幼苗匍匐,株高88.5 cm,分蘖力较强,稳产性好,正常年份的产量为7 125~8 625 kg/hm2;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抽穗早,耐倒春寒能力一般,耐热性好,灌浆速度较快,成熟落黄佳;茎秆弹性较好,抗倒性较强,对不同生长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南部稻茬麦区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宁麦13的选育与应用. 钱存鸣,杨学明,姚国才,姚金保,周朝飞,王立明. 2006
[2]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连麦2号的选育及应用. 李筠,王龙,任立凯,秦德荣,刘耀鸿,武晓军. 2007
[3]小麦新品种鄂麦17的选育及主要特征特性. 高春保,庄宗英,李梅芳,张宇庆,黄荣华. 2003
[4]谷子新品种朝谷13号及其栽培. 王德生. 2010
[5]中粳稻新品种淮稻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袁生堂,袁彩勇,王健,文正怀. 2006
[6]中粳稻新品种淮稻10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袁彩勇,袁生堂,王健. 2007
[7]水稻新品种花育446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邹美智,牛景,李艳萍,孙海波,周维,殷邵松. 2005
[8]红麻新品种浙红3号的选育,特征特征及其栽培要点. 阮关海,俞琦英. 1998
[9]两系杂交中籼组合Y两优646的选育与应用. 宋运钟,徐志灵,邓启云,陈文富,杨伟. 2018
[10]优质高产晚粳苏粳8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乔中英,王建平,朱勇良,谢裕林,黄萌. 2007
[11]大豆新品种通豆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汪凯华,王学军,缪亚梅,徐建华,张秀梅,卢玉兵. 2007
[12]青贮玉米--新饲玉18号. 景招宏,付斌军,柳延涛,郭耿伟. 2017
[13]优质食用红心甘薯品种浙薯7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沈升法,吴列洪,李兵. 2013
[14]杂交晚粳组合南粳优293的选育、栽培及制种技术. 李余生,黄胜东,杨娟,张亚东,王才林. 2022
[15]宁杂4号美洲狼尾草选育研究. 白淑娟,周卫星,丁成龙,顾洪如,钟小仙. 2001
[16]优质稻桂丝占的选育及应用. 罗群昌,陈远孟,陈毓璋,陈传华. 2005
[17]杂交稻中优208的选育与栽培. 李春寿,黄福灯,阮关海,陈合云,郑学强,杜龙岗. 2005
[18]优质两系杂交早稻“六两优3327”的选育与应用. 黄永萍,彭从胜,徐华,尹建华,邹国兴,杨振威. 2006
[19]优质香型早籼稻新品种新香占. 于松保,秦钢,邓显章. 2003
[20]高产大粒早毛豆新品种早选3号的选育. 程德荣,陈新,严继勇,高兵.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浙江平湖芦笋2次养母茎3次采笋高效种植技术
作者:吴平;龚佩珍;邵慧;潘秋波;余宏军;蒋卫杰
关键词:
-
瑞华麦520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作者:金彦刚;杨永乐;常东伟;王笑笑;任仰涛;赵其兵;李珍富;夏中华
关键词:瑞华麦520;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
淮麦36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作者:杨永乐;金彦刚;宋红芳;常东伟;王笑笑;宋速速;夏中华
关键词:小麦;淮麦36;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
国审小麦新品种瑞华麦520
作者:郑安俭;夏中华;金彦刚
关键词:
-
杂交玉米新品种瑞华968的选育及栽培
作者:郑安俭;夏中华;金彦刚
关键词:
-
种植密度对玉米苏玉29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作者:王丽;金彦刚;夏中华;邵慧;任仰涛;杨永乐;丁益;韩璞
关键词:种植密度;玉米;苏玉29;产量;生理特性
-
种植密度对瑞华麦520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作者:莫艳梅;夏中华;金彦刚;杨永乐;赵其兵;宋速速;李珍富;任仰涛;韩璞
关键词:小麦;种植密度;产量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