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抗倒伏能力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今胜

作者: 杨今胜;张晓龙;郑培峰;徐文华;吕艳杰;王立春;王永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抗倒伏能力;方法;装置;田间原位无损测试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7-4333

年卷期: 2022 年 27 卷 006 期

页码: 21-2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抗倒伏能力的合理评价在玉米生产中非常重要.为了解当前国内外玉米抗倒伏能力常用的评价方法(茎秆质量评价、根系评价、田间风洞测试和田间原位测试)及其相关仪器设备的研究进展,基于中国知识资源数据库(CNKI)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数据库,以"玉米"、"抗倒伏"为关键词,检索了 1990-2020年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和总计,并比较分析了不同评价方法的相对优势和改进方向.结果表明:1)田间原位无损测试能够模拟不同风速下的植株受力情况,测试效率高且使用成本低,在玉米抗倒伏能力评价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2)明确单株与群体、生物力学与实际风速的关系,通过单株的抗倒伏力的实时动态变化去反映群体抗倒伏力,是未来玉米抗倒伏能力评价的发展方向;3)研制田间原位无损测试专用仪器,结合多年、多点、多生态区、多气候条件田间测试,建立原位无损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制定技术标准,是未来玉米抗倒伏能力无损评价的重要研究内容.本研究进展综述可为玉米抗倒伏能力的合理评价及为田间原位无损测试植株抗倒伏仪器的研制和应用提供依据.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沼气工程产气量检测方法及装置. 冉毅,席江,丁自立,贺莉,蔡萍. 2017

[2]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苏玉45灌浆特性及抗倒伏能力分析. 王军,祝庆,李洪涛,许瀚元,李景芳,迟铭,徐艳,徐大勇. 2020

[3]玉米不同组织提取总蛋白浓度测定2种方法的比较. 杨文鹏,王伟,王明春,王秀影. 2014

[4]青贮玉米的育种目标与育种方法探讨. 石明亮,朱国强,陈桂银,薛林,胡加如,印志同,陈国清,陆虎华. 2005

[5]东北地区玉米育种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徐艳荣,仲义,代秀云,侯宗运,焦仁海,刘兴二. 2020

[6]玉米抗旱性鉴定研究进展. 李运朝,王元东,崔彦宏,赵久然,郭景伦,段民孝,杨国航,邢锦峰. 2004

[7]异噁唑草酮及其代谢物在玉米中残留分析方法. 毛佳,冯义志,齐晓雪,韩济峰,潘金菊,梁林,刘伟,左伯军. 2019

[8]玉米自交系选育的方法综述. 赵自仙,高祥扩,杨克昌,孔建华. 2002

[9]超级稻连粳7号的抗倒伏机理. 杨波,秦德荣,刘艳,卢百关,王宝祥,李健,迟铭,刘金波,徐大勇. 2016

[10]直播稻品种根系特性与抗倒伏能力的研究. 杨波,王宝祥,郭保卫,徐波,邢运高,迟铭,卢百关,秦德荣,陈庭木,徐大勇. 2018

[11]播期对黄淮直播稻根系抗倒能力的影响. 杨波,徐波,王宝祥,陈庭木,刘金波,方兆伟,卢百关,刘艳,迟铭,徐大勇. 2019

[12]水稻茎秆形态特征与抗倒伏能力对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响应差异. 文廷刚,王伟中,杨文飞,杜小凤,王泽港,贾艳艳,钱新民,孙爱侠,施洪泉,顾大路. 2020

[13]浅谈机械化种植方式对不同品种水稻株型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古丽尼帕尔·艾合拜尔. 2018

[14]钾肥对糜子茎秆形态、力学、生理特性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梁海燕,李海,丁超,杨芳,宋晓强,邓亚蕊,刘贵山,林凤仙,张翔宇,苏占明,姜超. 2021

[15]丰尔安对冬小麦生长的调节. 李巧云,张彦右,翟彩霞,陈丽莉. 2005

[16]中高秆弯曲穗型杂交粳稻抗倒伏能力分析. 张忠旭,隋国民,华泽田,李全英,陈温福,郝宪彬,朱宝成,姚继攀,张丽颖. 2008

[17]施肥对谷子农艺性状、产量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代小冬,杨育峰,陈煜,王春义,杨晓平,杨国红,李君霞. 2014

[18]高产水稻新品种连梗22号. 徐波,邢运高,徐大勇. 2023

[19]介绍两个黄秋葵优良品种. 寿伟松,董文其. 2012

[20]大豆密植品种 吉密豆1号栽培技术. 刘宝泉,胡桂芳.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