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灌区冬小麦分蘖冗余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侯慧芝

作者: 侯慧芝;黄高宝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干旱灌区;冬小麦;分蘖冗余;总生物量;有效分蘖

期刊名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ISSN: 1671-3990

年卷期: 2009 年 17 卷 03 期

页码: 522-52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人为去除分蘖(设处理A:于抽穗前期去除所有分蘖;B:于抽穗前期去除平均分蘖的1/3;C:于抽穗前期去除平均分蘖的1/2;D:于抽穗前期去除主茎,留侧茎及其余分蘖;E:对照)的方法对甘肃省河西绿洲灌区两个冬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B和处理D两个冬小麦品种的总生物量和有效分蘖生物量均比相应对照高;各处理主茎的穗长、穗重、穗粒数和粒重与对照相比均以处理A最大,但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分蘖的穗长、穗重、穗粒数和粒重处理B和处理D均比相应对照大,处理A和处理C均比相应对照小。初步肯定冬小麦至少有1/3的分蘖是冗余的。

分类号: S512.11

  • 相关文献

[1]干旱灌区固定道耕作对土壤水热效应及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马忠明,张立勤,吕晓东,潘艳华. 2015

[2]绿州灌区麦田节水高产适宜土壤水分指标研究. 马忠明. 1999

[3]新疆干旱灌区水稻品种(系)产量与品质关系的研究. 袁杰,王奉斌,张燕红,赵志强,布哈丽且木,蔡栋,文孝荣,朱小霞,唐福森. 2015

[4]绿洲灌区麦田节水高产适宜土壤水分指标研究. 马忠明. 1999

[5]4个树种容器苗质量评价中关键生理因子筛选研究. 金川,郑坚,张庆良,林霞,陈秋夏. 2007

[6]大豆接种根瘤菌种植效果研究. 梁江,曾维英,韦清源,陈文杰,钟开珍,陈渊,李桂珍. 2011

[7]杭州湾南岸海域春秋季浮游动物分布特征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张冬融,徐佳奕,徐兆礼,陈佳杰,孙鲁峰. 2014

[8]东海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特征. 徐兆礼,晁敏,陈亚瞿. 2004

[9]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对氮肥用量的响应及其氮肥利用率. 朱校奇,龙世平,纪雄辉,石丽红. 2010

[10]赤霉素GA4是水稻矮化特征的重要调节因子. 黄升财,王冰,谢国强,刘中来,张美娟,张树清,程宪国. 2019

[11]小麦有效分蘖数的遗传分析. 张倩辉,张晓科,刘伟华,李立会,张锦鹏,武军,高爱农,李秀全,杨欣明. 2008

[12]甘蔗宿根性研究 I.甘蔗宿根蔗蔸形态特征与其宿根性的关系. 覃伟,吴才文,赵俊,赵培方,杨昆,陈学宽,姚丽,曾千春. 2017

[13]杂交稻分蘖调控研究:Ⅰ.几个杂交稻组合不同出生期分蘖成穗的追 …. 蔡亚港,李义珍. 1999

[14]甘蔗宿根性研究Ⅰ.甘蔗宿根蔗蔸形态特征与其宿根性的关系. 覃伟,吴才文,赵俊,赵培方,杨昆,陈学宽,姚丽,曾千春. 2017

[15]滹沱河流域的气候特点和水稻高产技术. 董竹蔚,王文彦,张艮双. 1992

[16]杂产中粳80优121产量因素分析. 杨联松,张培江. 2000

[17]不同类型小麦在豫南地区的品质表现. 孙君艳,张凯,程泽强. 2005

[18]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赵刚,樊廷录,李尚中,王国宇,杨晨. 2008

[19]保护耕作制中土壤蓄水量有降水贮存效离的研究. D.L.Tanaka,R.L.Anderson,舒乔生. 1999

[20]应用多维全息协调方法优化冬小麦产量结构. 郭新宇,郁明谏.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