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凋方式对黄化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华林

作者: 黄华林;乔小燕;李波;张成娣;陈海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红茶;萎凋;生化成分;色差;相关性分析

期刊名称: 食品与机械

ISSN: 1003-5788

年卷期: 2018 年 010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黄化英红九号红茶为材料,研究日光萎凋和鼓风萎凋2种方式对红茶生化成分和色度值的影响,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日光萎凋方式相比,鼓风萎凋方式对茶叶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总黄酮、游离氨基酸和茶色素的影响较大;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高.萎凋时间在10~15h的鼓风萎凋红茶茶汤色差值较大.随萎凋时间的延长,茶多酚、总黄酮和儿茶素显著降低,可溶性糖和咖啡碱变化不显著;茶汤ΔL*和ΔE*ab增加,Δa*和Δb*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萎凋叶含水量与总黄酮、Δa*、Δb*极显著正相关.茶黄素和茶红素对Δb*显著正向作用.茶黄素对Δa*有显著正向作用.

分类号: TS272.52

  • 相关文献

[1]萎凋方式对黄化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的影响. 黄华林,乔小燕,李波,张成娣,陈海强. 2018

[2]萎凋光照强度对鲜叶物理特性及呼吸特性影响的研究. 滑金杰,袁海波,江用文,陈根生,王伟伟,刘平. 2014

[3]萎凋温度对鲜叶物性及呼吸特性的影响. 滑金杰,江用文,袁海波,陈晓辉,刘千录. 2014

[4]远红外辐射对萎凋叶氧化酶活性及红茶品质的影响. 赵飞,李园莉,杨亦扬,李荣林,杨建华,马圣洲. 2021

[5]红茶萎凋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袁林颖,钟应富,张莹,罗红玉,杨娟,邬秀宏,敬廷桃. 2014

[6]不同萎凋工艺加工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研究. 赖兆祥,苗爱清,庞式,孙世利,曾琼. 2011

[7]不同萎凋方式和碰青工艺对红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乔小燕,操君喜,吴华玲,黄华林,李波,陈栋. 2017

[8]不同冷冻和摇青工艺的红茶品质比较分析. 夏益民,王近近,袁海波. 2023

[9]红茶萎凋中鲜叶理化变化及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黄藩,董春旺,朱宏凯,叶阳,张成,何华锋,张坚强. 2014

[10]红茶萎凋处理温湿度条件对PPO、POD及茶多酚和色素的影响. 王伟伟,江和源,江用文,叶葵. 2013

[11]红茶萎凋对歧化和苯骈化反应的作用及机制. 苏威,王伟伟,江和源,施莉婷,陈琳,付静,崔宏春. 2019

[12]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融合的红茶萎凋含水率检测方法. 沈跃铖,阮贤萍,郎春晓,冯科达,沈帅,郑航,张诚荣,蒋建东,俞国红. 2024

[13]萎凋时间对丹霞8号主要生化成分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乔小燕,陈维,马成英,陈栋. 2020

[14]不同萎凋方式工夫红茶工艺与品质的比较. 陈键,王丽丽,杨军国,宋振硕,陈林. 2016

[15]萎凋过程鲜叶理化特性变化及其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滑金杰,袁海波,江用文,刘平,王伟伟. 2013

[16]不同萎凋方式工夫红茶工艺与品质的比较. 陈键,王丽丽,杨军国,宋振硕,陈林. 2017

[17]萎凋通氧量对鲜叶品质生化成分和酶活性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 滑金杰,袁海波,江用文,王伟伟,刘千录,汪芳. 2016

[18]萎凋失水率对瑞香绿茶品质的影响. 陈志辉,陈常颂,游小妹,林郑和,钟秋生. 2012

[19]萎凋温度对鲜叶主要生化成分和酶活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 滑金杰,袁海波,王伟伟,江用文,刘千录,陈根生,汪芳. 2015

[20]白茶萎凋工艺研究概述. 陈林海,宋丹丹,潘哲瀚,陈键.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