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与苜蓿不同比例组合对驴盲肠体外发酵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梁婷玉

作者: 梁婷玉;郞侠;吴建平;王彩莲;刘立山;张瑞;韦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驴;盲肠;燕麦;苜蓿;体外发酵;组合效应

期刊名称: 草业学报

ISSN: 1004-5759

年卷期: 2019 年 28 卷 006 期

页码: 185-19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研究燕麦干草与苜蓿不同比例组合对驴盲肠液体外发酵的影响,旨在为肉驴养殖中粗饲料的科学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将燕麦干草和苜蓿按干物质比为80:20、60:40、40:60和20:80分为Ⅰ、Ⅱ、Ⅲ、Ⅳ组,通过体外产气法与人工瘤胃持续发酵法培养2、4、8、12和24 h,各时间点3个重复,发酵终止后测定发酵参数和饲草养分降解率,通过24 h时发酵参数的加权估算值计算饲草组合效应值.结果表明:1)燕麦与苜蓿不同比例组合影响了其养分降解率,随着苜蓿比例的增加,干物质(DM)和酸性洗涤纤维(ADF)降解率增大,Ⅳ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各组中性洗涤纤维(NDF)降解率差异不显著(P>0.05).2)随着苜蓿含量的增加,pH逐渐升高,Ⅳ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各时间点产气量(GP)均为 Ⅱ 组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且24 h时 Ⅳ 组显著高于 Ⅰ 和 Ⅲ 组(P<0.05);从发酵12 h开始Ⅲ、Ⅳ组氨态氮(NH 3-N)浓度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24 h时Ⅱ组微生物蛋白(MCP)浓度显著高于Ⅲ组(P<0.05),与Ⅰ、Ⅳ组无显著差异(P>0.05);燕麦与苜蓿不同比例组合对挥发性脂肪酸(VFA)有显著影响,24 h时Ⅰ和Ⅳ组丙酸浓度显著高于Ⅱ和Ⅲ组(P<0.05),而Ⅰ、Ⅱ组总VFA(TVFA)含量显著高于Ⅲ、Ⅳ组(P<0.05).3)发酵24 h后Ⅰ、Ⅱ和Ⅳ组均产生正组合效应,且Ⅳ组效应值最大,而Ⅲ组产生负组合效应.综上所述:燕麦与苜蓿按20:80组合时能提高DM、NDF和ADF降解率,且多项组合效应值更高;燕麦与苜蓿饲喂驴以20:80组合效果较好.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稻草与多水平苜蓿混合瘤胃体外发酵组合效应的整体研究. 张吉鹍,邹庆华,王金芬,熊立根. 2011

[2]稻草与多水平苜蓉混合瘤胃体外发酵组合效应的整体研究. 张吉鹍,邹庆华,王金芬,熊立根. 2011

[3]苜蓿干草和秸秆组合体外发酵营养特性及其利用研究. 阳伏林,丁学智,史海山,黄小丹,龙瑞军. 2008

[4]3种饲草不同配比的体外消化特性及组合效应分析. 刘丽英,王志军,尹强,孙林,成启明,范文强,刘亚红,贾玉山. 2017

[5]不同粗饲料间组合效应及肉牛育肥效果研究. 王蕾,丁军莉,刘基伟,栾博宇,张国梁,秦立红,翟博,李旭. 2024

[6]稻草补饲百脉根瘤胃体外发酵及微生物蛋白合成的组合效应研究. 张吉鹍,邹庆华,王金芬,熊立根. 2011

[7]小麦秸秆与米糠粕瘤胃体外发酵组合效应研究. 孟梅娟,涂远璐,白云峰,严少华,高立鹏,刘萍. 2016

[8]利用体外产气法评价玉米秸秆黄贮与甜菜块根组合效应. 冉生斌,刘建华. 2021

[9]北方主要粗饲料不同组合体外发酵效果的研究. 王蕾,栾博宇,苏洋,张国梁,安鼎杰,张世亨,刘基伟,翟博,李旭. 2023

[10]玉米秸秆青贮、玉米秸秆、桑叶青贮三种饲料体外发酵组合效应研究. 靳光,张元庆,王栋才,张丹丹,杨振兴,李博,徐芳,程景. 2024

[11]不同品种燕麦牧草体外瘤胃降解和发酵特性的研究. 杜瑞平,张乐欢,宋利文,贺志雄,高民. 2023

[12]稻草补饲不同水平苜蓿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的组合效应研究. 张吉鹍,吴文旋,李龙瑞,邹庆华. 2013

[13]反刍动物秸秆基础日粮补饲苜蓿的组合效应. 张吉鹍. 2007

[14]我国羊草产业亟待振兴. 陶雅,徐丽君,李峰,李文龙,孙启忠,徐畅,林克剑. 2023

[15]刍议中国牧草产业发展现状 -以苜蓿、燕麦为例. 郭婷,薛彪,白娟,孙启忠. 2019

[16]成本收益视角中国牧草生产变化趋势及比较分析. 倪印锋,王明利. 2024

[17]兔利用尿素的研究进展. 路复员,周维仁,王恬. 2001

[18]肉鸡盲肠中芽孢杆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王津,马蕊,韩烨,郭晓倩,周志江,郑成江,范寰. 2015

[19]黑水虻幼虫粉对育肥猪盲肠食糜主要微生物数量和代谢产物的影响. 余苗,李贞明,王刚,容庭,陈卫东,王凤英,马现永. 2020

[20]生理盐水实验性干预对肉鸡盲肠微生物区系和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宫玉杰,邹晓庭,肖英平,夏文锐,温雪婷,杨华.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