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模式对机采棉冠层光能利用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昊

作者: 张昊;林涛;汤秋香;崔建平;郭仁松;王亮;郑子漂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棉花;产量;机采棉;种植模式;光合有效辐射;光截获率;产量构成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12 期

页码: 54-63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冠层内部的光辐射传输特征是优化种植模式,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实现标准化种植和机械化作业的重要决定因素。然而,机采棉种植模式对冠层内光辐射传输及产量形成的调控机理尚不清晰。为此该研究开展2 a的田间试验,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设置3种机采棉种植模式:一膜三行(S1)、一膜四行(S2)和一膜六行(S3),研究了冠层结构、冠层有效辐射和产量形成的演化特征,分析了种植模式、冠层光截获与产量构成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棉花的冠层结构及其内部的光辐射传输特征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与S3处理相比,S1处理在生长前期,水平方向上冠层透过率呈"V"形变化,此时,行距的扩大增加了棉田行间的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active radiation,PAR)透过率,但对棉行附近的透过率无显著性影响;在生长后期,棉田封行,各处理水平方向上的透过率变化幅度较小,但S1处理下层的透过率显著高于S2和S3处理。平均行距的增加显著提升了棉花下部的结铃数和棉铃质量,最终提高了产量,S1处理2 a籽棉产量为6 507.50和6 161.08 kg/hm2,较S2处理提高10.66%(2017)、10.29%(2018),较S3处理提高23.10%(2017)、15.32%(2018)。平均行距、产量构成与下层光截获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中层、上层和总光截获率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平均行距的增加会降低中、上层的光截获率,提高下层的光截获率,从而增加产量,虽然冠层总光截获率有降低的趋势。综上所述,S1处理可以改善冠层下部光能传输情况,提高冠层下部光能截获量,保证冠层下部生殖器官的发育,提高下部的结铃数和棉铃质量,最终实现产量的提升,是一种利于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的新型种植模式,研究结果可为机采棉机艺融合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分类号: S562

  • 相关文献

[1]灌溉制度对机采棉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王峰,孙景生,刘祖贵,宁慧峰,强小嫚,申孝军. 2014

[2]喀什地区不同种植模式对机采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蒋从军,王为然,林涛,沙红,刘志清,王亮,郑子漂. 2020

[3]种植模式对棉花农艺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马锦颖,王方永,韩焕勇. 2019

[4]北疆机采棉等行密植模式下脱叶效果、产量及纤维品质研究. 石峰,田雨,时晓娟,王方永,韩焕勇. 2022

[5]赣北机采棉蕾期冠层光分布特性的研究. 李永旗,李亚兵,崔爱花,张丽娟,谢业涛,李直兴,高红兵,夏绍南. 2016

[6]适宜轻简栽培的棉花品种K836的选育及高产简化栽培技术. 卢合全,李振怀,李维江,孔祥强,代建龙,唐薇,张冬梅,董合忠. 2015

[7]种植模式与灌溉定额对机采长绒棉冠层不同层次光截获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王心,林涛,崔建平,张鹏忠,汤秋香,郭仁松,王亮,邵亚杰. 2024

[8]单作棉和3-2式麦棉生态系统作物共生期的光温特点. 张立桢,林而达. 2003

[9]行距和密度对冀南棉区机采棉株型塑造、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燕,张谦,董明,李冰,王树林,冯国艺,梁青龙,祁虹. 2023

[10]黄河流域机采棉植株性状的筛选. 严根土,王宁,苏桂兰,杨杰,许庆华,周红,黄群. 2016

[11]播种期对2个不同类型棉花品种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卢合全,李振怀,董合忠,李维江,唐薇,张冬梅. 2012

[12]黄河流域棉区高密度垄作对棉花的增产效应. 卢合全,李振怀,董合忠,李维江,唐薇,张冬梅. 2013

[13]棉花/芝麻间作模式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宫慧慧,张玉娟,赵军胜,李振怀,卢合全,徐士振,赵逢涛,孟庆华,董合忠. 2019

[14]种植模式对机采棉生长及棉田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姜艳,王鹏,徐飞,刘东洋. 2021

[15]农艺条件对机采棉品质的影响分析. 廖凯,高振江,孙巍,闫洪山,杨宝玲. 2014

[16]不同机采棉种植模式和种植密度对棉田土壤水热效应及产量的影响. 张恒恒,张恒恒,王香茹,胡莉婷,庞念厂,贵会平,董强,阮康,宋美珍,张西岭. 2020

[17]生姜地迟播油菜种植模式研究. 符明联,赵凯琴,李庆刚,雷元宽,张云云,田正书,原小燕,李淑琼. 2019

[18]不同密度棉花群体冠层光合有效辐射的时空分布特征. 吴杨焕,贾彪,李杰,杨平,柴顺喜,陈锐,张斌,马富裕. 2016

[19]密度与播期互作下棉花冠层PAR时空特征分析. 刘帅,刘帅,崔爱花,李永旗,李直兴,谢业涛,余进祥,李亚兵. 2020

[20]棉花冠层光合有效辐射空间分布插值方法. 李亚兵,韩迎春,雷亚平,冯璐,朱巧玲,王国平,杜文丽,刘志红,杨北方.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