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株新城疫病毒强毒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少华

作者: 杨少华;胡北侠;许传田;颜世敢;张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基因型

期刊名称: 病毒学报

ISSN: 1000-8721

年卷期: 2012 年 02 期

页码: 143-15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2009~2011年从北方发病鸡群和鸭群中分离出3株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通过致病性指数测定及交叉血凝抑制试验初步分析了3个毒株的毒力和相互之间的同源性。选取鸡源分离株SDLY01与新城疫疫苗株(LaSota)进行了交叉保护试验,选取鸭源毒株SD03对樱桃谷鸭进行攻毒实验,同时设计引物对3个毒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并与36株NDV参考株进行了分子进化分析。结果表明3个分离株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均为112R-R-Q-K-R-F117符合强毒株的序列特征,并与致病性指数测定结果相符。交叉血凝抑制试验发现3个分离株与疫苗株LaSota的抗原同源性较低为82.5%~89.4%,两个鸡源分离株间的抗原同源性为90%,而鸭源毒株SD03与鸡源毒株SDSG01同源性为100%。交叉保护试验和攻毒实验结果显示传统的LaSota疫苗能对SDLY01流行株提供100%免疫保护,但第5天仍检测到排毒;鸭源毒株SD03对樱桃谷鸭不致病,但能检出排毒,排毒期最长为5d。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表明3个毒株基因组长度均为15 192bp,属于基因Ⅶd型毒株,与同期流行的鹅源及鸭源NDV毒株之间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具有高度的同源性,揭示鸭源、鹅源NDV与鸡源NDV在遗传学和流行病学上密切相关。

分类号: S852.65

  • 相关文献

[1]一株基因Ⅱ型新城疫强毒株的分子特性. 秦卓明,马保臣,贾强,欧阳文军,崔治中. 2006

[2]鸭新城疫病毒山东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与F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杨少华,许传田,胡北侠,张琳,黄庆华,张秀美. 2015

[3]新城疫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孙敏华,胡奇林. 2010

[4]鸽Ⅰ型副粘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F基因、HN基因的序列分析. 陈钟鸣,刘怀然,孙敏华,戴鼎震,张志成,方光远,孔宪刚. 2008

[5]不同宿主源NDV毒株对SPF鸡致病性研究. 刘怀然,孙敏华,葛鑫,刘胜旺,刘培欣,孔宪刚. 2009

[6]2005年~2006年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健康野鸟NDVF基因分子特征. 刘怀然,李东伟,刘培欣,刘胜旺,华育平,孔宪刚. 2008

[7]两种禽源新城疫病毒分离株F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陈钟鸣,刘怀然,孙敏华,张春杰,戴鼎震,张志成,方光远,孔宪刚. 2009

[8]鸽Ⅰ型副黏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F基因、HN基因的序列分析. 陈钟鸣,刘怀然,孙敏华,戴鼎霞,张志成,方光远,孔宪刚. 2010

[9]两株鸡新城疫病毒强毒株的分离与分子鉴定. 李春华,蒋凤英,王英,胡建华,邹勇,孙凤萍,魏晓锋,高骏,金佩芳. 2008

[10]新城疫病毒山东分离株F和HN基因克隆与进化分析. 杨少华,胡北侠,黄艳艳,许传田,颜世敢,张秀美. 2011

[11]产蛋下降鸭群强毒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与分子特征. 胡北侠,王艳,杨少华,许传田,黄艳艳,张秀美. 2012

[12]基因Ⅶ型新城疫强毒对樱桃谷鸭的致病性试验. 胡北侠,杨少华,许传田,张琳,袁朋,张会娟,张秀美. 2012

[13]中国西北地区新城疫病毒分离株基因型与抗原性的关系. 梁荣,曹殿军,陈杰,李健强,段明星. 2001

[14]不同禽源及基因型新城疫病毒对番鸭致病性分析. 赵晨辰,石跃,王新,蒋艳玉,刘培欣. 2016

[15]不同禽源新城疫病毒分离株F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陈钟鸣,刘怀然,孙敏华,戴鼎震,张春杰,张志成,方光远,孔宪刚. 2008

[16]连续增氧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分蘖期生长和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赵锋,张卫建,章秀福,王丹英,徐春梅. 2011

[17]连续增氧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分蘖期生长和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赵锋,张卫建,章秀福,王丹英,徐春梅. 2012

[18]水稻外源DNA导入变异系与受体的农艺性状差异及其基因变异分析. 胡远艺,彭彦,毛毕刚,王津津,赵炳然. 2013

[19]高质量竹黄菌全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比较. 黄青青,乙引,魏洪美,任锡毅,刘永翔. 2015

[20]一株分离自鸡肉样品的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的全基因组测序及耐药性研究. 常江,罗怡,唐标,张玲,戴贤君,裘罕琦,杨华,夏效东.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