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乳的香气、异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岳杨
作者: 岳杨;汪超;陈亚淑;周琦;邓乾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植物乳;香气;异味;物质基础;影响因素;调控措施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23 年 44 卷 021 期
页码: 330-340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植物乳市场前景广阔,风味是植物乳的重要品质属性.植物乳中的奶香味、果味、坚果味、谷物味等良好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而苦涩味、豆腥味、生青味、蘑菇味等不良风味则严重制约了植物乳产业发展.结合植物乳的原料筛选、加工工艺及风味研究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本文从分子层面概述了植物乳挥发性物质的提取鉴定方法和风味构成的物质基础,重点阐述了香气及异味的形成途径、大分子与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影响因素及调控措施,以期从风味导向角度为最大程度地保留植物乳的良好风味、减少不良风味的生成提供科学的研究思路和策略.
分类号: TS252.1
- 相关文献
[1]食品异味问题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孙钰清,吴继红,庞雪莉. 2019
[2]不溶性膳食纤维调节脂质代谢研究进展. 赵广河,张瑞芬,董丽红,刘磊,张名位. 2021
[3]烤烟中淀粉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王晓宾,孙福山,王松峰,王爱华,毕庆文,汪健,刘江,梁爽,丁志勇. 2008
[4]浅谈玉米早衰及其调控. 杜桂娟,张哲,杨姝,马凤江,刘洋. 2012
[5]旱地土壤硝态氮的产生、淋洗迁移及调控措施. 王大鹏,郑亮,吴小平,罗雪华,王文斌,张永发,薛欣欣. 2017
[6]番茄果实风味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张莉,胡志峰,邵景成,耿新军. 2020
[7]葡萄和葡萄酒中甲氧基吡嗪的研究进展. 吕佳恒,管雪强,孙玉霞,王恒振,王世平,王俊芳. 2017
[8]蒸青针形名茶焙香关键技术. 周正科,袁林颖,钟应富,邓敏,敬廷桃. 2008
[9]小麦营养与旌肥. 王江民. 2004
[10]现代农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卢良恕. 2006
[11]我国蛋鸡业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王珍,王克华,李尚民. 2013
[12]普洱茶理化品质及特征“陈香”物质基础研究. 王秋霜,吴华玲,凌彩金,陈栋,操君喜. 2017
[13]养委节桑的窍门. 谢道燕,罗坤,田梅金. 2007
[14]白虎汤纳米相态相关研究进展. 刘森,韦少强,张世栋. 2024
[15]水产品异味物质形成机理、检测及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杨玉平,熊光权,程薇,乔宇,廖涛,林若泰,李小定,吴文锦. 2009
[16]食品中挥发性硫化物的研究进展. 程玉娇,李贵节,翟雨淋,王珺,高芳进,刘光兰,RUSSELL LEE ROUSEFF. 2019
[17]盐水花生加工新工艺中不利因素影响的研究. 冯健雄,幸胜平,朱海红,秦永春. 2001
[18]辐照对扒鸡氨基酸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胡鹏,张奇志,邓鹏,王守经,许方佐. 2011
[19]抗氧化剂对辐照猪肉理化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李新,林若泰,熊光权,程薇,耿胜荣,廖涛. 2010
[20]包装方式对减轻冷却猪肉辐照异味的影响. 耿胜荣,林若泰.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ART3调控小鼠精子发生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作者:许师源;张留光;刘松奇;吴开慧;汪超;王栋;庞云渭
关键词:ADP核糖基转移酶3;精细胞;支持细胞;信号通路
-
母牛发情期间躯体不同部位温度变化规律研究进展
作者:修豪宇;李迎军;原开敏;汪超;杨书含;吕丽华;王栋
关键词:母牛;不同部位体温;发情
-
褪黑素缓解白消安损伤小鼠睾丸的机理研究
作者:吴开慧;张留光;汪超;许师源;刘松奇;原开敏;王栋;庞云渭
关键词:褪黑素;白消安;睾丸炎;血睾屏障;细胞骨架
-
熟制方式对克氏原螯虾剥壳效果及品质的影响
作者:谌玲薇;邱文兴;刘煊;谭宏渊;乔宇;汪超
关键词:克氏原螯虾;蒸制;煮制;剥壳;品质
-
基于SAFE法分析市售小磨香油的关键风味成分
作者:杨旖旎;王林海;袁彬宏;岳杨;顾亚茹;韦小燕;周琦
关键词:小磨香油;挥发性风味成分;溶剂辅助风味蒸发萃取法;三重四级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相对气味活度值
-
核桃油风味物质与生物活性关联分析
作者:李述刚;霍嘉颖;周琦;王萍;陆超群;余雄伟
关键词:核桃油;生物活性;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影响因素
-
油茶储藏蛋白提取过程组分迁移对其功能特性的影响
作者:杨晓莉;周际松;尚伟;彭登峰;邓乾春;金伟平
关键词:油茶储藏蛋白;碱提酸沉;皂素;组分迁移;功能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