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性交替隔沟灌溉的水分利用特性与节水机理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景生

作者: 孙景生;李晓东;宋妮;刘小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隔沟灌溉;作物需水量;农田灌溉;田间持水量;灌水方式;种植规格;试验地土壤;夏玉米;中国农业科学院;小麦收获

期刊名称: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

ISSN:

年卷期: 2004 年

页码: 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1.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试验于2001年-2003年的6月-9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作物需水量试验场进行。试验地土壤为壤土,容重1.35g/cm3,田间持水量为干土重的24%。小麦收获后整地灭茬并起垄做沟,沟断面为梯形,垄顶与沟底宽度及沟深均为20cm。试验作物为夏玉米,供试品种为掖单13号,每年的6月5日点种,种植规格为行距60cm,株距30cm,密度约55600株/hm2。灌水方式分为常规沟灌(CFI)、固定隔沟灌(FFI)和交替隔沟灌(AFI)三种方式。灌水控制下限设置3个水平,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60%(L-60)、70%(L-70)和80%(L-80)。试验采用完全随机...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棉花茎直径变化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张寄阳,段爱旺,孟兆江,刘祖贵. 2004

[2]干旱胁迫对棉花生长的后效影响. 张寄阳,孟兆江,刘祖贵. 2005

[3]植株茎直径变差法监测诊断作物水分状况研究. 孟兆江,段爱旺,刘祖贵,张寄阳,陈金平. 2004

[4]鲁北地区主要作物不同生育期需水量和作物系数的试验研究. 左余宝,田昌玉,唐继伟,吕淑英,魏波,杨秀芹,高清. 2009

[5]鲁北地区麦秸盖田对夏玉米需水量、作物系数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左余宝,逄焕成,李玉义,田昌玉,唐继伟. 2009

[6]华北主要作物需水量近50年变化趋势及原因. 刘晓英,李玉中,郝卫平. 2005

[7]不同茬口对土壤肥力和后作小麦的影响. 高惠民,林葆,張紹丽,周玉荣,周叔华,楊雨富. 1964

[8]甬优538不同种植规格的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徐锡虎,黄芳,陈慧哲. 2016

[9]种球大小和种植规格对附子产质量的影响. 王玲,苏泽春,彭慧娉,和寿星,黄杏娥,曹杨. 2022

[10]交替隔沟灌溉下施肥方式对高粱产量及氮素利用率影响. 曹昌林,董良利,宋旭东,史丽娟,白文斌. 2012

[11]拔节期灌溉和追施氮肥对旱地沟播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吴金芝,李淑靖,李国强,黄明,付国占,李友军,蒋向,冯晔. 2023

[12]交替隔沟灌溉下施肥方式对高梁产量及氮素利用率影响. 曹昌林,董良利,宋旭东,史丽娟,白文斌. 2012

[13]日光温室长季节黄瓜的水分生产效率分析. 韩建会,郄丽娟,齐铁权,苏俊波. 2009

[14]不同灌水方式下灌水均匀度评价. 赵东彬,仵峰,宰松梅,韩启彪,孙浩. 2011

[15]不同灌水方式淋洗下滨海盐土的水盐运移特征. 王艳,吴勇,廉晓娟,王正祥,张余良,贺宏达. 2012

[16]不同灌水方式对砂姜黑土小麦中后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张向前,曹承富,乔玉强,杜世州,赵竹. 2015

[17]玉米带耕沟播不同灌水方式对水分利用效果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席天元,许爱玲,卫晓东,刘青云,李永山,梁哲军,张建诚. 2018

[18]盆栽条件下不同灌水方式对移栽短季棉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崔文军,刘浩,孙景生,张昊. 2017

[19]不同灌水方式对盐碱地苜蓿生长及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 张昌爱,辛淑荣,王国良,王成章,盛亦兵. 2017

[20]灌水方式对苏丹草新品系种子产量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祖丽菲亚,田聪.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