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早熟玉米杂交种忻早1号选育与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钟改荣
作者: 钟改荣;侯有良;卢保红;陈喜明;赵壮芳;魏荣业;宋景楠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忻早1号;极早熟;品种选育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08 年 36 卷 11 期
页码: 50-52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忻早1号玉米杂交种于2003年被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全生育期需≥10℃有效积温1800℃.d,属极早熟类型,苗期耐低温长势强,后期低温条件下灌浆快,株高穗位适中,农艺性状好,抗病保绿,品质优良,适于北方高纬度高海拔冷凉区种植。
分类号: S513.032
- 相关文献
[1]高产紧凑极早熟玉米杂交种强盛3号的选育. 王华,刘虹,武岩军,尚春树. 2012
[2]极早熟谷子新品系8911-6H-5选育报告. 吴国忠,黄毓伟,杨天育. 2000
[3]极早熟杏新品系Z08-7-34的选育. 赵习平,武晓红,张宪成,袁立勇,张红霞,崔启志,李立颖. 2016
[4]矮秆 极早熟谷子新品种衡谷12号的选育. 李明哲,郝洪波,刘贵波,谢楠,崔海英. 2015
[5]玉米新品种德禹201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王永生,王晶,倪培涛,王宏昌. 2019
[6]玉米极早熟优良杂交种"雁玉1号"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孙开春,柳伟先,玄英实,张庆栋,尚志刚,郑大浩. 2020
[7]极早熟玉米新品种南北73与栽培技术. 陈海军,鞠伟,巩双印,李金良,陈凤芝,吴瑶,吴俊彦. 2020
[8]中国北部地区极早熟玉米的生产及发展方向. 谭福忠,刘兴焱,杨耿斌,何长安. 2007
[9]极早熟玉米自交系kl_3的选育、评价及利用. 刘兴焱,王巍,谭福忠,林彦军,王男,杨广东,杨耿斌. 2005
[10]极早熟玉米品种籽粒脱水特性的初步研究. 谭福忠,韩翠波,邹双利,刘振江,籍依安. 2008
[11]极早熟玉米新品种克玉18. 何长安,纪春学,王辉,杨耿斌,张恒,刘兴焱. 2017
[12]极早熟玉米新品种克玉1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王巍,刘兴焱,何长安,纪春学,杨耿斌,王辉,张恒. 2014
[13]黑龙江省极早熟玉米品种发展现状与趋势. 何长安. 2010
[14]高产、多抗型玉米杂交种黔单15的选育及推广. 祝云芳,陈泽辉,高翔. 2005
[15]玉米杂交种金玉818的选育及制种技术. 祝云芳,陈泽辉,王安贵,郭向阳,王天宇. 2014
[16]国审玉米新品种金玉506的选育及应用. 祝云芳,陈泽辉,任洪,王安贵,郭向阳. 2014
[17]优质多抗广适玉米新品种黔单21的选育及配套技术. 陈华璋,祝云芳,高翔,陈泽辉,王竹,王天宇. 2008
[18]玉米新品种大丰2号的选育. 钮笑晓,张志慧,郭国亮,李培良,赵建峰,宋永文. 2003
[19]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吉单513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吴凤新,张妤,孙志超,蔡鑫茹,邢跃先,夏远峰,檀国庆. 2016
[20]优质高产鲜食糯玉米苏玉糯639选育. 胡加如,薛林,陈国清,陆虎华,石明亮,黄小兰,程玉静,孙权星,彭长俊,陈小晖.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马铃薯StDof5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作者:梅显军;宋慧洋;李京昊;梅超;宋倩娜;冯瑞云;陈喜明
关键词:马铃薯;StDof5;载体构建;遗传转化
-
基于高基元SSR构建黍子DNA分子身份证
作者:丁艺冰;丁雨格;陈凌;王海岗;陈喜明;王瑞云;乔治军
关键词:黍子;SSR标记;主成分分析;分子身份证;DNA条形码;二维码
-
山西省甜糯等特用玉米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作者:孟俊文;马海林;王笑;卢保红
关键词:甜糯玉米;育种技术;产业前景;山西省
-
粮饲兼用国审玉米新品种中地88的选育与推广
作者:樊智翔;安伟;徐澜;车丽;韩志玲;杨秀宇;武海丽;白建荣;仇鹏;宋景楠;邵林生;李彦良
关键词:中地88;粮饲兼用;品种选育;推广
-
国审甜玉米新品种晋超甜1号西南区表现分析比较
作者:卢保红;杜如珊;王志虹;马海林;王智源;张广峰;魏荣业
关键词:甜玉米;晋超甜1号;品质;适应性;抗倒性;丰产性;稳产性;抗病性
-
玉米盛玉36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作者:王建军;赵变平;贾鑫;杨俊伟;罗绮;李彦良;王志虹;史海萍;郭盛;宋景楠
关键词:玉米;盛玉367;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
2018年山西省青贮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作者:赵力;庞云霞;焦建伟;侯磊;陈喜明;智建奇;安伟;梁艺;徐嘉
关键词:青贮玉米;品种比较;产量;农艺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