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蚕卵繁蜂时松毛虫赤眼蜂罕见婚配行为观察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孔建
作者: 孔建;彭华;陈红印;包建中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柞蚕卵;婚配行为
期刊名称: 生物防治通报
ISSN: 1005-9261
年卷期: 1988 年 4 卷 02 期
页码: 50-54+2
摘要: 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用电影摄影机跟踪拍摄,及试验研究的结果证实:松毛虫赤眼蜂两性生殖,产生雌雄子代;孤雌生殖仅产雄性子代。寄生于同一柞蚕卵内的松毛虫赤眼蜂,雄蜂较雌蜂早1~1.5天羽化。雄蜂羽化后,在寄主卵内即与刚脱下蛹包膜、尚未展翅的雌蜂,或发育后期的雌蛹交尾。羽化前5小时的雌蛹中,有59%以上的个体已经受精,羽化后可产生雌雄两性子代;但羽化前24小时以上的雌蛹,虽能观察到雄蜂有与之交尾的动作,但其产生的子代均为雄性。雌蜂在卵内交尾后,咬破卵壳出来。未见到前人所报道的雄蜂先咬破卵壳,在寄主卵外等待雌蜂交尾的现象 雌蜂产卵时,产卵管在寄主卵壳上朝左右两个方向轮流旋转钻孔,其旋转角度不超过360度,转速1~2转/秒。同时由产卵管分泌一种液体。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利用柞蚕卵繁殖的松毛虫赤眼蜂的适宜冷贮虫期和温度. 耿金虎,沈佐锐,李正西,张帆. 2005
[2]高温冲击对柞蚕卵繁殖赤眼蜂的影响. 耿金虎,沈佐锐,李正西,张帆. 2005
[3]柞蚕卵的保存方式对松毛虫赤眼蜂繁殖的影响. 武琳琳,赵秀梅,王丽达,李青超,周超,徐婷,刘洋. 2013
[4]春柞蚕卵低温冷藏处理对孵化率的影响. 吴艳,蔡兴忱,刘孝良,徐亮. 2019
[5]不同寄主卵繁育螟黄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寄生效果比较研究. 王连霞. 2011
[6]螟黄赤眼蜂工厂化产品的低温贮存研究. 李丽娟,鲁新,张国红,刘宏伟,丁岩,汪洋洲. 2008
[7]接蜂时间对螟黄赤眼蜂人工繁殖的影响. 李丽娟,鲁新,张国红,刘宏伟,丁岩,汪洋洲,毛刚,孙康娜. 2009
[8]赤眼蜂与柞蚕卵共生细菌群落分析及功能预测. 袁伟宁,魏玉红,郭建国,郭致杰. 2023
[9]高温胁迫对松毛虫赤眼蜂生长发育的影响. 曲忠诚,赵奎军,张树权,梁虹,赵曦,韩冬伟,迟莉,杨莹,许健. 2010
[10]赤眼蜂防治荻芦茎螟研究. . 1991
[11]优质无公害苹果植保技术. 孔庆富. 2002
[12]利用荧光观测明确载球孢白僵菌松毛虫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控增效作用. 杨芷,路杨,张庆贺,毛刚,徐文静,赵宇,隋丽,崔璐璐,张正坤,李启云. 2020
[13]松毛虫赤眼蜂防治高粱田亚洲玉米螟技术的研究. 王连霞. 2021
[14]利用迷向散发器和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对梨树蛀果害虫的防控效果. 孙圣杰,任爱华,王晓祥,杨雪琳,李浩文,李贞,刘小侠. 2021
[15]双酰胺类杀虫剂对棉铃虫和松毛虫赤眼蜂的选择毒力. 党志红,高占林,赵玉敬,安静杰,窦亚楠,潘文亮,华佳楠,李耀发. 2021
[16]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3种鳞翅目害虫与赤眼蜂的毒力. 袁伟宁,魏玉红,牛丽敏,周昭旭,张新瑞. 2019
[17]耐高温高湿的松毛虫赤眼蜂品系筛选. 李丽娟,鲁新,周淑香,张国红,常雪,丁岩. 2020
[18]玉米螟卵龄对玉米螟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种间竞争的影响. 张延峰,蔡浩,张帆,李元喜. 2010
[19]松毛虫赤眼蜂滞育诱导及解除条件研究. 周淑香,鲁新,张国红,李丽娟,丁岩. 2014
[20]湿度对赤眼蜂羽化的影响. 李丽娟,鲁新,张国红,周淑香,毛刚,刘宏伟,丁岩,孙康娜,李光雪.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互联网+"背景下乳制品网络营销策略优化研究-基于4R营销理论
作者:陈自杰;董晓霞;彭华;余泽田;朱敬慧
关键词:互联网+;乳制品;网络营销;策略优化;4R营销理论
-
评第十六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
作者:彭华
关键词:阳信;牛业;会议亮点
-
我国乳制品网络零售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作者:朱敬慧;董晓霞;余泽田;彭华;陈自杰
关键词:乳制品;网络零售;网民特征;现状;建议
-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黄淮海、西南、西北地区调查
作者:徐浩然;董晓霞;彭华;刘浩;余泽田
关键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生产效率;影响因素;DEA-Tobit模型
-
控释肥对双季稻生产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作者:王静;彭欢;石宇;彭华
关键词:控释肥;减氮;双季稻;氮肥利用率;经济效益
-
巴西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研究
作者:王淑辉;彭华;郜宇洋
关键词:巴西;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启示
-
我国规模奶牛场奶牛营养与饲喂管理现状分析
作者:金迪;彭华
关键词:规模奶牛场;营养;饲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