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方式对半干旱区春玉米生长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徐莹莹

作者: 徐莹莹;王俊河;刘玉涛;王宇先;高盼;杨慧莹;钱春荣;葛选良;樊景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秸秆还田;半干旱区;春玉米;生长特性;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19 年 47 卷 21 期

页码: 128-132

摘要: 以秸秆不还田作对照(CK),设置秸秆覆盖还田(SCR)、秸秆旋耕还田(SPR)和秸秆深翻还田(SDPR)3种还田方式,研究不同还田方式对黑龙江半干旱区春玉米生长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SCR处理的根条数、根长、根干质量均高于其他3种处理;拔节期SPR和SDPR处理的根条数、根系活力、根干质量均与CK差异显著(P<0.05);吐丝期和成熟期,除根干质量外,各项指标表现为SDPR>SPR>SCR>CK;植株茎秆干质量和叶面积表现为秸秆还田处理>CK,且从苗期开始差异显著(P<0.05);拔节期至吐丝期,SCR、SPR和SDPR处理的光合势显著高于CK(P<0.05),分别提高1.80%、5.74%、6.34%;吐丝期各处理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且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植株和籽粒中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较CK均有所增加,且秸秆深翻还田处理的养分含量最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SDPR>SPR>SCR>CK,较CK产量分别提高10.57%、9.66%、4.02%,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2.25%、11.78%、2.87%。综合各项指标来看,秸秆深翻还田对促进半干旱区玉米生长、提高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效果最佳。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辽西半干旱区垄膜沟种方式对春玉米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肖继兵,孙占祥,蒋春光,刘志,郑家明,冯良山. 2014

[2]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哲,孙占祥,张燕卿,郑家明,杨宁,冯良山,李开宇. 2016

[3]秸秆还田方式对旱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解文艳,樊贵盛,周怀平,关春林,杨振兴. 2011

[4]长期秸秆还田对旱地玉米产量、效益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周怀平,解文艳,关春林,杨振兴,李红梅. 2013

[5]覆膜滴灌下氮肥与种植密度互作对东北春玉米产量、群体养分吸收与转运的调控效应. 侯云鹏,孔丽丽,尹彩侠,李前,王立春,徐新朋. 2021

[6]半干旱地区春玉米高产限制因素浅析. 朱平,刘翔. 1997

[7]干旱期灌溉与施化肥对半干旱区春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文龙,许静,李自珍. 2012

[8]立式深旋松耕对半干旱区饲草玉米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方彦杰,张绪成,于显枫,侯慧芝,王红丽,马一凡,张国平,雷康宁. 2020

[9]半干旱区箭舌豌豆播期对间作马铃薯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绪成,于显枫,马一凡,侯慧芝,王红丽,方彦杰. 2020

[10]不同生物有机复合肥施肥量对半干旱区马铃薯水分利用、产量及经济收益的影响. 张悦,马一凡. 2017

[11]长期施肥与覆膜对半干旱区马铃薯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和有机碳的影响. 张平良,刘晓伟,郭天文,谭雪莲,董博,曾骏. 2023

[12]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半干旱区春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张平良,郭天文,刘晓伟,曾骏. 2024

[13]华北一年两熟区免耕开沟种床对农田作物生长的影响. 何进,王庆杰,李洪文,卢彩云,乔晓东,路战远. 2013

[14]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春玉米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 刘艳,叶鑫,包红静,王晓晖,隽英华. 2023

[15]东北黑土区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玉米产量及养分累积特征. 蔡红光,梁尧,闫孝贡,刘剑钊,袁静超,张洪喜,任军,王立春. 2016

[16]施钾和秸秆还田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 谢佳贵,侯云鹏,尹彩侠,孔丽丽,秦裕波,李前,王立春. 2014

[17]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白伟,逄焕成,牛世伟,蔡倩,安景文. 2015

[18]耕层土壤虚实结构优化春玉米根系形态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白伟,孙占祥,张立祯,郑家明,冯良山,蔡倩,向午燕,冯晨,张哲. 2019

[19]不同轮耕方式对旱作区土壤容重、水分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贺建华,王平,陈娟,王国宇. 2018

[20]浅埋滴灌水氮运筹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雪,尹光华,马宁宁,谷健,王士杰.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