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东部地区小麦条锈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聪颖

作者: 周聪颖;吕璇;邓杰;赵宝强;高图强;姚强;马占鸿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SSR;群体遗传学;青海省;小麦条锈病

期刊名称: 植物病理学报

ISSN: 0412-0914

年卷期: 2023 年 53 卷 005 期

页码: 922-93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Pst)]引起的大区流行性病害,严重影响我国小麦生产和粮食安全.青海省是全国小麦条锈病的常发流行区和条锈菌西北越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为该省小麦主要种植区,明确该区小麦条锈菌群体遗传结构,有助于掌握地区内部的菌源来源和菌群关系,为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3对SSR引物对青海东部9县区185个小麦条锈菌菌系进行了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青海东部麦区各县区亚群体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亚群体内部个体,青海省东部地区湟水流域的互助县亚群体具有最高基因多样性,同属于湟水流域的化隆县亚群体具有最高基因型多样性,推测互助县和化隆县可能为青海东部小麦条锈群体遗传多样性中心.遗传分化Fst值表明青海省小麦条锈菌群体遗传分化差异较大.贝叶斯聚类、主成分判别分析(DAPC)、主坐标分析(PCoA)、系统发育聚类结果反映出青海省东部地区存在3个群体分组.共享基因型分布在化隆县、互助县、大通县和湟中区四个地区的亚群体间,表明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菌源交流;大量独享基因型的发现,暗示青海东部地区存在相对独立的遗传群体.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显示,尖扎县亚群体检测到有性生殖信号,其余各采样县市亚群体上未检测到有性生殖信号,整体上青海省东部地区的小麦条锈菌群体表现出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混合生殖特征.综上,充分证实了青海东部流行区的条锈菌群体既存在远距离传播,又具有相对独立的特征,是我国小麦条锈菌重要的越夏和变异基地.

分类号: S435.121

  • 相关文献

[1]新疆栽培杏群体遗传结构的SSR分析. 何天明,陈学森,高疆生,张大海,徐麟,吴燕. 2006

[2]对我国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思考. 吴立人. 1998

[3]我国西部小麦主要病虫害无公害治理对策探讨. 谢水仙,陈扬林,秦庆明. 2000

[4]警惕小麦条锈病今年全国大流行. . 2009

[5]基于RNA-seq数据的小麦条锈菌SSR标记开发. 刘秀峰,许静杨,袁文娅,梁丹,时晓伟. 2018

[6]西藏林芝与内地小麦条锈菌分子群体遗传结构及菌源关系. 王雅婷,鲁传强,王建锋,詹刚明,王保通,康振生,杨敏娜,彭岳林. 2015

[7]云贵川小麦条锈菌毒性及DNA多态性分析. 刘太国,高利,刘博,陈万权. 2010

[8]小麦条锈菌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蔺瑞明,曹远银,徐世昌. 2006

[9]104个小麦品种抗条锈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冀凯燕,冯晶,蔺瑞明,王凤涛,徐世昌. 2018

[10]小麦条锈菌中国鉴别寄主维尔中抗条锈病基因YrVir1的微卫星标记. 蔺瑞明,张建周,王建华,孙建锋,徐世昌. 2008

[11]基因频率随机过程模型的形成与发展. 张立岭,钱宏光. 2000

[12]分子生态学与生物信息学. 李媛,崔尚金,李建伟,于康震. 2002

[13]禾谷丝核菌基因组SSR标记的开发及评价. 李伟,张兴,孙海燕,邓渊钰,张爱香,马东方,陈怀谷. 2017

[14]核盘菌和灰葡萄孢基因组中的简单重复序列分析. 李伟,陈怀谷,李伟,张爱香,陈丽华,姜伟丽. 2007

[15]浅析畜禽活体保种的影响因素. 阎景娟,马月辉,道尔吉. 2003

[16]小麦条锈菌条中32号生理小种SCAR检测标记的建立. 张勃,郝保军,王保通,李强,李高宝,郭海鹏,王芳,康振生. 2009

[17]小麦条锈菌一个中度重复DNA序列家族的鉴定. 张耕耘,单卫星,李振岐,吴立人. 1997

[18]小麦条锈病菌毒性的演化. . 2003

[19]小麦条锈菌滇黔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刘秀峰,袁文娅,梁丹,时晓伟,马占鸿. 2016

[20]95%丙环唑对小麦条锈菌的室内抑菌作用研究. 薛明珍,闫佳会,姚强,郭青云.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