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2014—2016年小麦条锈菌越夏菌源群体毒性结构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建雄

作者: 陈建雄;詹刚明;郭青云;康振生;姚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毒性;抗条锈基因

期刊名称: 植物病理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4 年 003 期

页码: 561-57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明青海省不同地区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越夏菌源之间的相互关系,于2014-2016年小麦秋苗期,从青海省不同地区采集发病初期的小麦条锈菌样本,利用近等基因系和辅助鉴别寄主进行毒性鉴定,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年份和地区亚群的小麦条锈菌毒性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小麦条锈菌群体毒性类型丰富,在106份条锈菌标样中共鉴定出65种毒性类型.其中,供试条锈菌群体对Yr25、Yr29和YrA抗条锈病基因的毒性频率最高,均为100%;其次是Yr44,为99.07%;对Yr5和Yr15的毒性频率均为0;除YrTr1基因(1.76%)外,对其余抗条锈基因的毒性频率在45.56%~97.78%之间,表明除Yr5、Yr15和YrTr1这3个基因外,其余24个抗条锈基因的抗性已减缓或丧失.不同采样年份小麦条锈菌系毒性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菌系毒性多样性最高,其次为2014年,2015年最低.不同采样地区小麦条锈菌系毒性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化隆县群体的毒性基因多样性最高,其次为贵德县,民和县的毒性基因多样性最低.2014-2016三年中供试条锈菌群体对Yr5、Yr15和YrTr1基因的毒性频率在0~2.8%,表明这3个基因是当前青海省有效的抗条锈病基因,可进一步加以利用.本研究明确了青海省小麦条锈菌群体毒性类型以及不同地区间条锈菌群体毒性强弱,为该省小麦抗病品种合理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分类号: S432.44

  • 相关文献

[1]云南小麦条锈菌群体对18个抗条锈近等基因系的毒性分析. 李明菊,陈贤明,万安民,丁明亮,程加省. 2018

[2]部分小麦抗条锈基因及生产品种在云南的抗性表现. 李明菊,杨子林,杨莲,顾中量,吉勇,韦丽莉,张翼亮,张培花,宋文宏. 2016

[3]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进展. 杨芳萍,曹世勤,郭莹,杜久元,鲁清林,吕迎春,白斌,周刚,张文涛,马瑞,何瑞. 2024

[4]小麦抗条锈基因及我国主要生产品种在云南的田间抗性表现. 杨子林,杨莲,顾中量,吉勇,韦丽莉,张翼亮,张培花,宋文宏,张庆,赵剑锋,刘太国. 2015

[5]抗条锈病小偃麦双体异附加系山农87074-519的鉴定. 刘爱峰,王洪刚,郝元峰,段友臣,王玉海,吴新儒,李岩,朱玉丽,高居荣. 2007

[6]小麦持久抗条锈病品种的定量判别研究. 董云,尚勋武,周祥椿,殷学贵,谢鸣. 2006

[7]小麦新种质P13的抗条锈性鉴定及抗病机制研究. 熊仕俊,黄芳,孙翠英,梁传静,蒋选利. 2016

[8]小麦品种(系)抗条锈病性鉴定及利用. 井长勤,陈荣振,冯国华. 2003

[9]52个重要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的推导. 井长勤,陈荣振,冯国华,刘东涛,张会云. 2005

[10]贵州小麦区试材料对条锈病的抗性评价. 陈文,隋建枢,王伟,杜月红,何庆才. 2015

[11]小麦品种绵麦37成株期抗条锈性的遗传分析. 周强,李生荣,杜小英,任勇,陶军,欧俊梅,庞启华. 2009

[12]小麦温光型不育恢复系MR168对条锈菌CY32的抗性遗传分析. 任勇,李生荣,周强,李太军,熊帮照. 2009

[13]小麦新品种绵麦39成株期抗条锈性的遗传分析. 周强,李生荣,杜小英,欧俊梅,任勇,陶军,庞启华. 2009

[14]小麦农家品种红麦(京2747)主效抗条锈病基因的RAPD标记. 牛永春,檀根甲. 2006

[15]绵阳系小麦品种抗条锈性变异研究初报. 王凤乐,万安民,谢水仙,杨家秀,刘正德,瞿宗浦,刘述英. 1993

[16]小麦条锈病气象预测方法及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靳宁,景元书,黄文江. 2008

[17]主成分分析法与植被指数经验方法估测冬小麦条锈病严重度的对比研究. 陈云浩,蒋金豹,黄文江,王圆圆. 2009

[18]用冠层光谱比值指数反演条锈病胁迫下的小麦含水量. 蒋金豹,黄文江,陈云浩. 2010

[19]基于Fraunhofer线的小麦条锈病荧光遥感探测. 张永江,黄文江,王纪华,刘良云,马智宏,李佛琳. 2007

[20]四川省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抗性鉴定及抗原筛选. 刘正德,姚革,蒋滨,夏先全,田承权,黄光明.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