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小麦的突变效应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郭会君

作者: 郭会君;刘录祥;韩微波;赵世荣;李家才;赵林姝;王晶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高能混合粒子场;60Co-γ射线;突变体;突变频率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08 年 41 卷 03 期

页码: 654-66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分析高能混合粒子场(CR)辐照冬小麦所产生的突变效应,并与60Co-γ射线处理相比较,研究其诱变效率。【方法】以0、145、195、284和560Gy剂量的CR和γ射线分别处理两个冬小麦品种ZY9和ZH7,室内发芽鉴定处理当代的损伤效应,田间筛选表型变异突变体并做考种分析。【结果】高能混合粒子场与γ射线处理对这两个小麦品种的生长抑制均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并且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的损伤效应明显高于γ射线,ZH7的辐射敏感性大于ZY9,处理小麦的适宜剂量在200~300Gy之间。M2代群体中出现了包括株高、穗型、生育期等多种性状变异,在适宜或稍高剂量时可以引起明显高于γ射线处理的有益突变。CR诱变ZY9的总突变频率和有益突变频率分别为5.42%~11.68%和2.75%~7.29%,ZH7则分别达到10.35%~22.12%和6.62%~10.49%,均高于γ射线处理频率。【结论】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小麦能够产生比γ射线更高的相对生物学效应,而且辐射敏感性较高的品种,经处理后其后代诱发有益突变的频率较高,获得优良变异的几率也相对较高。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高能混合粒子场和~(60)Co-γ射线不同剂量处理后紫花苜蓿M_1,M_2两代表型数据分析. 尚晨,张月学,刘杰淋,张海玲,李佶恺,刘慧莹,张强. 2012

[2]花生辐照变异新品系的选育. 姜德锋,王维华,乔利仙,隋炯明,赵林姝,王晶珊,刘录祥. 2017

[3]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小麦M_1代变异的SSR分析. 韩微波,刘录祥,郭会君,赵林姝,李家才,张少平,王成社,赵世荣. 2006

[4]小麦扬麦18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其表型变异分析. 杨彩仙,张敏,李博,张硕,徐乐,徐延浩. 2024

[5]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小麦并储藏的辐照效应分析. 张洁,郭元林,尹春蓉,宣朴. 2016

[6]~(60)Co-γ射线诱导的小麦基因组DNA的甲基化变异. 杨震,郭会君,赵林姝,古佳玉,谢永盾. 2015

[7]EMS诱变技术在小麦上的应用. 曹亚萍,武银玉,范绍强,张凤琴,连晋,高炜. 2019

[8]小麦穗部性状和株高的QTL定位. 王佳佳,王盈盈,张照贵,李冰,张桂芝,李斯深. 2015

[9]EMS诱变抗旱小麦冀麦418的突变体筛选与鉴定. 吕亮杰,陈希勇,张文英,赵爱菊,孙丽静,张颖君,刘玉平,王莉梅,李子千,李辉. 2020

[10]矮秆基因Rht_NM9在小麦株高建成中对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卢媛,崔超凡,胡平,陈佩度,沈雪芳,韩晴,王义发,邢莉萍,曹爱忠. 2017

[11]小麦白斑突变体I30的特征特性及遗传分析. 李倩倩,赵秋实,蒋宏宝,耿皆飞,刘录祥,张晓燕,谢彦周,王成社. 2017

[12]几种诱变剂诱发小麦抗白粉病突变的研究. 胡小元,王琳清,施巾帼,范庆霞. 1994

[13]EMS诱变六倍体小麦偃展4110的形态突变体鉴定与分析. 赵天祥,孔秀英,周荣华,高双成,贾继增. 2009

[14]普通小麦品种陕农33矮秆突变体的矮化效应分析. 赵秋实,李倩倩,王超杰,蒋宏宝,耿皆飞,杨媛,刘录祥,张小燕,谢彦周,王成社. 2018

[15]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 李鹏,孙明柱,张锋,张凤云,李新华. 2009

[16]小麦品种及突变体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Ⅰ.杂种优势和配合力. 侯广云,王文美,井立玲,刘树玉,李新华. 1994

[17]EMS诱导小麦易位系YW642突变体的鉴定与分子标记分析. 陈洋,高兰英,邵艳军,张增艳. 2011

[18]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小麦耐低肥Taaap3突变体. 李艳,陈艳艳,华夏,方宇辉,王玉民,巩晨,齐学礼,胡琳. 2023

[19]小麦空间诱变抗寒性突变体的初步研究. 李鹏,孙明柱,张凤云,高国强,邱登林,李新华. 2011

[20]小麦直立叶突变体MtHS29的转录组分析. 范小锋,古佳玉,赵明辉,赵林姝,郭会君,熊宏春,谢永盾,赵世荣,丁玉萍,乔文臣,徐延浩,刘录祥.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