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及其与不同杀菌剂间的交互抗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代玉立

作者: 代玉立;甘林;石妞妞;陈福如;杨秀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氟啶胺;敏感基线;交互抗性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学报

ISSN: 0577-7518

年卷期: 2018 年 06 期

页码: 1374-138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及其与不同杀菌剂间的交互抗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省5个地区的73株玉米小斑病菌菌株对氟啶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73株玉米小斑病菌菌株对氟啶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所有菌株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在0.0023~1.2863μg/mL之间,平均值为0.2573μg/mL,其敏感性频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EC_(50)平均值0.2573μg/mL作为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基线;5个地区的菌株群体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但是不同地区的菌株个体间差异较大;氟啶胺与多菌灵、百菌清、丙环唑、烯唑醇、咪鲜胺和异菌脲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性。

分类号: S435.131.4

  • 相关文献

[1]福建省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敏感基线建立及与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 石妞妞,杜宜新,阮宏椿,甘林,杨秀娟,代玉立,陈福如. 2016

[2]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对氟啶胺的敏感基线及对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 陈治芳,王文桥,韩秀英,张小风,马志强,刘颖超,赵建江. 2011

[3]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异菌脲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及其田间防效. 代玉立,甘林,阮宏椿,石妞妞,杜宜新,陈福如,杨秀娟. 2017

[4]福建玉米小斑病菌对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硝苯菌酯的敏感性. 杜宜新,阮宏椿,石妞妞,甘林,杨秀娟,陈福如. 2017

[5]四川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研究. 吴应山,杨春林,吴婕,席亚东,王晓黎,刘波微. 2015

[6]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的敏感性. 甘林,代玉立,滕振勇,阮宏椿,杜宜新,石妞妞,陈福如,杨秀娟. 2016

[7]不同机制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敏感性及与三唑酮的交互抗性. 毕秋艳,马志强,韩秀英,张小风,王文桥,赵建江. 2017

[8]禾谷镰孢菌对戊唑醇敏感基线的建立和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 叶滔,王志伟,牛芳胜,王文桥,韩秀英,张小风,马志强. 2012

[9]马铃薯早疫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基线及其对不同药剂的交互抗性. 范子耀,孟润杰,韩秀英,马志强,王文桥,刘颖超. 2012

[10]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及其对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药性. 赵建江,韩秀英,张小风,马志强,王文桥. 2010

[11]番茄灰霉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基线及其与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 赵建江,张小风,马志强,王文桥,韩秀英. 2013

[12]福建省草莓炭疽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及与其他药剂的交互抗性. 姚锦爱,赖宝春,黄鹏,侯翔宇,余德亿. 2022

[13]小麦白粉病菌对喹氧灵和苯菌酮的敏感基线及药剂的生物活性. 龚双军,杨立军,向礼波,曾凡松,张学江,薛敏峰,汪华,史文琦,喻大昭. 2013

[14]福建省大豆胶孢炭疽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抗性风险分析. 阮宏椿,黄艳琴,陈巧红,陈文乐,兰成忠. 2024

[15]花生根腐病病原菌尖镰孢菌对噁霉灵的抗性风险评估. 雷腾宇,马福嵘,闫晓静,袁会珠,陈淑宁,郝晓娟. 2024

[16]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T毒素对玉米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诱导研究. 马春红,李运朝,董文琦,翟彩霞,范尉尉,柳斌辉,王立安,任会芳. 2007

[17]玉米小斑病菌复壮培养基的筛选. 李秀丽,董文琦,李运朝,贾银锁,马春红,王立安. 2008

[18]海南三亚和黄淮海地区玉米小斑病菌致病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常佳迎,刘树森,石洁,郭宁,张海剑,马红霞,杨春凤. 2020

[19]海南玉米小斑病菌室内药剂筛选及对戊唑醇、嘧菌酯的敏感性. 严婉荣,陈圆,肖敏,赵志祥,肖彤斌. 2018

[20]河北省玉米小斑病菌优势生理小种鉴定及ITS序列分析. 李聪聪,王亚娇,栗秋生,纪莉景,王连生,孔令晓.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