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树龄英红九号红茶的生化成分差异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黎秋华

作者: 黎秋华;赖幸菲;向丽敏;陈海强;操君喜;孙伶俐;孙世利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英红九号;红茶;树龄;生化成分;感官审评

期刊名称: 食品研究与开发

ISSN: 1005-6521

年卷期: 2018 年 06 期

页码: 71-7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对不同树龄来源的英红九号红茶的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茶黄素等主要品质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干茶品质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除可溶性糖含量新树红茶稍高于老树红茶外,其他品质成分,如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黄酮类、水浸出物、儿茶素总量和茶黄素总量都是老树红茶显著高于新树红茶。审评结果表明,老树红茶在茶叶外形、香气、汤色、滋味等方面均优于新树红茶,与品质成分的趋势一致。

分类号: TS272.7

  • 相关文献

[1]黄山地区主要茶树品种的祁门红茶适制性分析. 贾慧艳,郝昌洪,袁文旋,王玉洁,雷攀登,邓威威. 2023

[2]云南大叶种茶多酚和咖啡碱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尚卫琼,陈春林,孙承冕,唐一春,段志芬,杨盛美,孙雪梅,刘本英. 2021

[3]黄化英红九号红茶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乔小燕,李波,何梓卿,陈海强,操君喜,黄华林. 2018

[4]不同水质对英红九号红茶茶汤主要理化成分及品质的影响. 周巧仪,凌彩金,林威鹏,刘淑媚,关洁婷,郜礼阳. 2020

[5]英红九号红茶保健功效研究进展. 孙世利,操君喜,赖幸菲,潘顺顺. 2015

[6]不同萎凋工艺加工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研究. 赖兆祥,苗爱清,庞式,孙世利,曾琼. 2011

[7]英红九号六大茶类生化成分分析及体外活性评价. 孙世利,郭芸彤,陈海强,刘晨,赖幸菲,曹藩荣. 2018

[8]英红九号红茶生化成分指纹图谱初探. 凌彩金,范杰文,王秋霜,周巧仪,刘淑媚. 2018

[9]8份茶树新品系加工红绿茶的适宜性. 陈正武,陈娟,曹雨,郭燕,杨春,张小琴. 2016

[10]贵州不同栽培茶树品种红茶适制性分析. 陈娟,潘科,沈强. 2014

[11]5类久安古树红茶的香气特征及差异分析. 杨春,郭燕,胡伊然,周顺珍,龚雪,郑文佳. 2016

[12]不同冲泡水温和时间对湄潭翠芽品质的影响. 张明露,管俊岭,赵曼,林杰,梁远发. 2012

[13]不同冲泡条件对柑普茶品质的影响. 黄维,胡秀,周巧仪,凌彩金. 2022

[14]乌龙型灵芝发酵茶的Ames试验及其品质特征分析. 陈济琛,郑永标,林新坚,林戎斌,蔡海松. 2004

[15]丹桂品种红茶加工过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游小妹,陈常颂,钟秋生,陶湘辉,王贵芳,陈荣冰. 2010

[16]烘焙提香条件对红茶感官品质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 刘素强,杨娟,袁林颖,邬秀宏,李中林. 2015

[17]湖南地方性茶树资源汝城白毛茶适制性分析. 黄怀生,粟本文,钟兴刚,黎娜. 2021

[18]光质对红茶萎凋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及相关成分的影响. 罗红玉,王奕,杨娟,袁林颖,翟秀明,唐敏,王杰,黄尚俊,钟应富. 2020

[19]萎凋方式对黄化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的影响. 黄华林,乔小燕,李波,张成娣,陈海强. 2018

[20]安徽红绿茶中主要生化成分构成特点研究. 赵和涛. 199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