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荷罗非鱼“广福1号”与其亲本间DNA甲基化的差异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尚慧文

作者: 尚慧文;刘志刚;朱华平;高风英;可小丽;卢迈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莫荷罗非鱼;杂交亲本;杂种优势;DNA甲基化;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技术

期刊名称: 水产学报

ISSN: 1000-0615

年卷期: 2017 年 41 卷 11 期

页码: 1699-170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探讨罗非鱼杂种优势形成过程中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的变化,运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技术(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分析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荷那龙罗非鱼及其杂交种莫荷罗非鱼"广福1号"的皮肤、肌肉和鳃等11种组织的DNA甲基化水平差异。采用16对引物进行选择性扩增,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带型分析结果显示:莫荷罗非鱼"广福1号"及其亲本在不同组织间的甲基化水平存在组织特异性,相同组织不同亲、子代罗非鱼间的甲基化程度亦不同;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荷那龙罗非鱼以及"广福1号"各组织平均总甲基化水平分别为32.21%、38.03%和29.77%,莫荷罗非鱼"广福1号"的甲基化水平低于双亲;与亲本相比,莫荷罗非鱼"广福1号"的甲基化模式除了大多数保持稳定遗传(A、B、C类型分别为19.67%、29.99%、25.42%)之外,24.92%胞嘧啶位点发生去甲基化和超甲基化,且去甲基化位点(E类型,15.73%)多于超甲基化位点(D类型,9.19%)。研究表明,莫荷罗非鱼"广福1号"基因组DNA的低甲基化特征和甲基化模式的重调可能与耐盐杂种优势有关。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甜菜雄性不育系配合力对杂交种表现的影响. 漆燕玲. 1997

[2]DNA甲基化及其生物学功能. 沈秀平,林月霞,徐琪. 2012

[3]植物杂种优势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文定青,姚全胜,王松标,魏永赞,石胜友,王一承,梁清志. 2015

[4]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及其杂交子代的MSAP分析. 于涛,杨爱国,吴彪,周丽青. 2010

[5]杂种优势形成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崔会会,项超,石英尧,王文生,高用明. 2015

[6]高粱基因组DNA胞嘧啶甲基化在杂交种和亲本间差异研究. 仪治本,孙毅,牛天堂,梁小红,刘龙龙,赵威军,李炳林. 2005

[7]DNA甲基化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邱峥艳,郭将,杨春,赵志辉. 2012

[8]作物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的新进展. 李金梅,赵威军. 2006

[9]盐度对莫荷罗非鱼幼鱼呼吸和氨氮排泄的影响. 李明昊,陈刚,黄建盛,张健东,周晖,汤保贵,王忠良,卢迈新,李瑞伟. 2014

[10]库尔勒香梨杂交育种技术. 林彩霞,张校立,位杰,蒋媛. 2018

[11]蕃茄杂种优势利用. 赖俊铭. 1982

[12]引进甜菜单粒杂交亲本材料测试研究. 魏良民,冯建忠. 1998

[13]云南省大豆杂交亲本的聚类分析. 赵银月,保丽萍,耿智德,王铁军. 2007

[14]甘薯杂交亲本适宜砧木的筛选. 侯利霞,杨国红,康志河,杨晓平. 2000

[15]甘薯数量性状遗传距离测定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王钰,王本超,刘小平. 1990

[16]冬小麦优异种质9615同它的姐妹系的选育,利用和经验探索. 王永和. 1998

[17]花生DNA分子标记的研究工花生AFI-Ⅰ分析技术体系的建立与作图杂交亲本的筛选. 王传堂,杨新道,陈殿绪,徐建志,刘光臻,毕玉平. 2004

[18]中国甘蔗主要杂交亲本病毒性病害的分子鉴定. 冯小艳,沈林波,王文治,杨本鹏,王勤南,周峰,王俊刚,熊国如,张树珍. 2018

[19]动物印迹基因与胚胎发育关系的研究进展. 王世锋,陈静波,刘明军. 2011

[20]犏牛及其亲本IGF2基因mRNA表达水平、DNA甲基化状态差异分析. 刘振山,李齐发,张庆波,屈旭光,董丽艳.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