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衣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分析及其分离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谢程炜
作者: 谢程炜;刘芳;王道营;诸永志;徐为民;焦迎春;孙晓冬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肠衣;加工;污染;细菌;分离;鉴定;16S rDNA基因
期刊名称: 江西农业学报
ISSN: 1001-8581
年卷期: 2011 年 23 卷 07 期
页码: 145-147+150
摘要: 为了研究肠衣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试验对生产过程中的肠衣样品、工人卫生以及加工环境中的菌落总数进行测定,再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方法对肠衣产品中的主要微生物菌群进行分离,根据16S rDNA序列分析等对试验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刮肠后的菌落总数较多,腌制后的肠衣菌落总数明显下降,产品的菌落总数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加工环境中腌制台的菌落总数很低,而空气、工人的手和袖套的菌落总数较多且相似。低温储藏3个月的肠衣产品中含有的主要微生物有蜡样芽孢杆菌和陆地罗氏菌,而低温储藏10个月的肠衣产品中含有的主要微生物有蜡样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巴氏葡萄球菌。
分类号: TS251.92
- 相关文献
[1]肠衣加工过程中拉伸特性和色差变化分析. 陈菲,王道营,刘芳,诸永志,徐为民,焦迎春,孙晓冬. 2011
[2]低浓度镉对柱花草土壤细菌的影响. 黄冬芬,毛懋,张洁,刘国道,郇恒福. 2012
[3]草鸡煲中腐败菌的分离鉴定. 刘梦茵,刘芳,诸永志,周涛,徐为民. 2011
[4]天津某牧场奶牛乳房炎奶样与环境中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胡海燕,刘慧敏,孟璐,郑楠,王加启,程建波. 2021
[5]细菌性猪呼吸道病病原学及药物防治研究. 谢灯养,符芳,宋波,韩孝成. 2003
[6]猪链球菌3型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毛从剑,曹冶,于吉锋,吴学婧,谢晶,肖璐,叶勇刚,叶健强,林毅,潘梦,魏勇,李兴玉,张先慧,曾凯,康润敏. 2024
[7]湖北地方鸡种鸡场弱毒疫苗ALV的分离与鉴定. 汪宏才,汪最,罗玲,王红琳,卢琴,张蓉蓉,张腾飞,温国元,罗青平. 2019
[8]青霉素和乳酸对西瓜组织培养中细菌污染的抑制作用. 阎志红,刘文革,赵胜杰,何楠. 2009
[9]家禽养殖舍微生物气溶胶研究进展. 张腾飞,罗青平,邵华斌. 2017
[10]绿茶加工过程中的污染因素及控制技术研究. 肖宏儒,朱建一,钟成义. 2009
[11]茶叶加工过程中铅变化的研究. 张方舟,林郑和,邬龄盛,王振康. 2008
[12]加工过程对茶叶铅和铜污染的影响. 韩文炎,梁月荣,杨亚军,石元值,马立峰,阮建云. 2006
[13]土壤细菌培养基的筛选和评价. 唐玉霞,范丙全,Jill Clapperton. 1999
[14]土壤细胞培养基的筛选和评价. 唐玉霞,Clapp.,J. 1999
[15]红枣多糖提取及开发利用. 余洋洋,徐玉娟,吴继军,温靖,唐道邦,余元善,邹波. 2019
[16]1株耐高温产蛋白酶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敖静,桓明辉,李杨,刘晓辉,高晓梅,徐冲. 2016
[17]烟草黑胫病生防细菌的鉴定和防效测定. 张蒙蒙,梁俊阳,王清福,都亚飞,张洁,刘前进,彭建斐,付博. 2022
[18]龙眼采后腐烂相关细菌与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唐建阳,车建美,刘波,王国芬. 2013
[19]几株猪粪堆肥发酵菌对堆肥发酵的促进作用. 徐庆贤,官雪芳,林碧芬,钱蕾,林斌. 2013
[20]昆虫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黄云,詹先进,蓝家样,陈全求.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随机分布条件下种群空斑对点格局分析结果的影响
作者:李聿泽;王鑫厅;李海兵;范静宇;姜超;刘芳;李素英;梁存柱
关键词:空斑;点格局分析;K(r)函数;g(r)函数;屏蔽
-
褐飞虱中富含丝氨酸/精氨酸的可变剪接因子特性和生物学功能研究
作者:贾毅帆;王新峰;王雅宣;刘芳;肖晶;魏琪;傅强;万品俊
关键词:褐飞虱;SR蛋白;可变剪接;RNAi
-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烤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作者:刘芳;孟智勇;马浩波;李朋;宗胜杰;宋笑龙;王俊生;李岩;冀德红
关键词:烤烟;有机肥;无机肥;肥料配比;产质量
-
海藻糖浸球对低温胁迫后百合幼苗生长的影响
作者:肖金莹;彭启令;孟繁旭;张斯有;安定红;李佶憓;刘芳;姜海洋
关键词:百合;海藻糖;低温胁迫;萌发生长
-
低温鸡肉肠中蜡样芽孢杆菌分离鉴定及其毒力基因与药敏性分析
作者:都龙;杨宇恒;唐文翔;肖亚培;孙芝兰;刘芳;王道营
关键词:蜡样芽孢杆菌;鸡肉肠;分离鉴定;毒力基因;药敏性
-
响应面法优化链霉菌产支链蒽醌发酵培养基
作者:刘芳;权婷婷;张菲;石丽桥;刘曼莉;吴兆圆
关键词:链霉菌;发酵培养基;优化;响应面法;支链蒽醌
-
磺胺甲噁唑对绿藻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潜在毒理学机制
作者:熊倩;田斐;刘芳;张林宝;张喆;陈海刚
关键词:磺胺甲噁唑;微藻;毒理学机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生物大分子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