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色瓢虫与隐斑瓢虫的区别及其色斑型和横脊的频率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虞国跃

作者: 虞国跃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瓢虫科;异色瓢虫;隐斑瓢虫;形态学;姐妹种

期刊名称: 昆虫知识

ISSN: 0452-8255

年卷期: 2010 年 47 卷 03 期

页码: 144-151+19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和隐斑瓢虫H.yedoensis(Takizawa)是亲缘关系很近的姐妹种,在中国(北京到南岭,西至甘肃南部和西藏东部)、日本(北海道以南)和南韩等地同域分布,常常在松树等植物上共存。长期以来,隐斑瓢虫被认为是异色瓢虫的一个异名。有时从外形上很难区分这2种瓢虫,因此对于依据野外数据,分析异色瓢虫色斑型和鞘翅横脊的发生频率及小进化会产生一些错误。本文从没有隐斑瓢虫分布的东北地区的材料及其他数据,报道异色瓢虫的色斑型及鞘翅横脊发生频率。异色瓢虫的花斑型在我国东部地区(从东北至广东北部,西至甘肃和云南)发生率很低,而在新疆西北部发生率较高。鞘翅横脊的发生率从东北佳木斯的98.85%降低到云南大理的78.26%。本文列出了区分这2种瓢虫的形态特征及自然分布。如果鞘翅具横脊,则属于异色瓢虫,但如果标本来自2种瓢虫的共存区,鞘翅没有横脊,鞘翅的斑纹呈花斑型、四窗型或二窗型,则很难从外部形态上对它们进行鉴定。但这2种瓢虫的幼虫很容易区分。本文还提供了2种瓢虫的雄性外生殖器形态图、幼虫和成虫。

分类号: S476.2`Q96

  • 相关文献

[1]我国异色瓢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 赵天璇,袁明龙. 2017

[2]玉米单交种黔原三号制种技术改进研究及应用. 胡建华,武德芝. 2001

[3]二星瓢虫的人工饲料初选. 王保海,张亚玲. 2015

[4]西藏巧瓢虫属二新记录种. 张亚玲,王保海,张小东,王文峰. 2015

[5]中国小毛瓢虫属种类记述 (鞘翅目:瓢虫科). 虞国跃. 1993

[6]中国小毛瓢虫属三新种记述——(鞘翅目:瓢虫科)(英文). 虞国跃. 1993

[7]盔唇瓢虫族(鞘翅目:瓢虫科)系统分类研究进展. 李文景,王兴民,陈晓胜,霍立志,陈炳旭. 2023

[8]越南食螨瓢虫——中国新记录种. . 1990

[9]弯叶毛瓢虫属一新记录种. 虞国跃. 2009

[10]广东曲江区柑橘园天敌瓢虫种类调查及食性观察(鞘翅目:瓢虫科). 郑朝武,虞国跃. 2013

[11]云南丽江地区华山松上瓢虫种类记述(鞘翅目:瓢虫科)(英文). 虞国跃. 1999

[12]山东泰山瓢虫科昆虫名录(鞘翅目). 张春玲,虞国跃. 1997

[13]异色瓢虫对枸杞木虱田间控害作用. 欧阳浩永,巫鹏翔,徐婧,张蓉,何嘉,张润志. 2017

[14]陕西省异色瓢虫种群遗传结构及其多样性. 张小飞,徐玲玲,刘津,白明皓,王振营. 2018

[15]异色瓢虫胁迫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及压力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闫硕,熊晓菲,褚艳娜,李贞,巫鹏翔,杨清坡,崔维娜,徐金涛,徐丽霞,张青文,刘小侠. 2017

[16]多异瓢虫和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评价. 孔琳,李玉艳,王孟卿,刘晨曦,毛建军,陈红印,张礼生. 2019

[17]异色瓢虫过氧化氢酶(Catalase)的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唐斌,施佐堃,郭红双,王甦,王世贵,张帆. 2014

[18]中华草蛉与异色瓢虫对温室蚜虫共同控制效果. 武琳琳,王立达,李青超,周超,董扬,闫锋,徐莹莹. 2018

[19]2种桃树蚜虫和天敌异色瓢虫对桃树品种趋性初探. 张林林,李立涛,刘金利,焦蕊,许长新,贺丽敏,于丽辰. 2020

[20]不同色型异色瓢虫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陈旭,陈梦瑶,王甦,臧连生,肖达.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