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栓皮栎的中国突瓣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一新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萌萌

作者: 刘萌萌;虞国跃;李泽建;王凯;魏美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突瓣叶蜂亚科;突瓣叶蜂族;栓皮栎;中国

期刊名称: 林业科学

ISSN: 1001-7488

年卷期: 2023 年 59 卷 002 期

页码: 107-111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记述采自北京市平谷区危害栓皮栎的突瓣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一新种:斑痣突瓣叶蜂Nematus maculostigmatus Liu&Wei,sp.nov..该种幼虫取食栓皮栎的叶片.新种与黄环突瓣叶蜂(N.princeps Zaddach,1876)近似,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新种上唇、翅基片、前中足股节背侧长斑、后足股节小斑、前中足胫节腹侧及背侧基部4/5、后足胫节基部2/3、腹部第1背板全部、第2背板大部黄色;颚眼距0.5倍于中单眼直径;锯鞘1.3倍于前足胫节,锯腹片中部锯刃具4—6个外侧亚基齿;第1节缝向端部倾斜,2—15节缝具刺毛带,刺毛带最宽处约3/5于锯节宽;锯根0.7倍于锯端;阳茎瓣腹叶刺突明显倾斜.黄环突瓣叶蜂上唇、翅基片小部暗褐色;前中足股节、胫节、跗节除各节端缘外红黄色;后足股节基部1/3红黄色;腹部第3—4节大部黄色;颚眼距1.5倍于中单眼直径;锯鞘0.8倍于前足胫节;锯腹片中部锯刃多具9—12个外侧亚基齿;第1节缝不倾斜,2—13节缝具刺毛带,刺毛带最宽处约为锯节的1/3宽;锯根0.9倍于锯端;阳茎瓣腹叶刺突不倾斜,端部侧面具突起.采用DNA试剂盒法提取了新种基因组DNA,测序获得新种COⅠ基因序列,长度为810 bp.另从Genbank数据库中下载突瓣叶蜂属、槌缘叶蜂属已知种类COⅠ序列14条,与新种序列构成COⅠ序列数据集,运算突瓣叶蜂属内种间的K2P距离,计算结果显示,斑痣突瓣叶蜂与黄环突瓣叶蜂的K2P距离最小,为0.116;基于贝叶斯法构建了COⅠ基因系统发育树,树图结果显示,斑痣突瓣叶蜂与突瓣叶蜂属内其他11个已知种聚为一支,构成单系群.分子分析结果与形态鉴定结果一致,均支持新种成立.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江西南昌亚洲叶蜂博物馆.

分类号: S718.7

  • 相关文献

[1]危害白榆的中国突瓣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一新种. 刘萌萌,李泽建,唐也,魏美才. 2019

[2]第三届中国柑桔产业化论坛-柑桔品种改良进展及对我国柑桔品种结构调整的建议. 陈竹生. 2005

[3]池塘养鱼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施流章. 1990

[4]鸡种与饲养方式对屠幸性能影响. 陆俊贤,王克华,童海兵,窦套存,汤青萍,章双杰. 2002

[5]完善渔业市场经济体制 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刘大安. 2003

[6]试论大银鱼移殖北京水域的可能性. 廖集裕. 1991

[7]中国杨梅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浅析. 陈方永. 2012

[8]发展蔬菜加工品贸易技术也很重要. 赵小燕. 2004

[9]2012年1-12月中国进口苜蓿数据分析. 吕礼良,安载学,韩成伟. 2016

[10]中国的南瓜文化遗产. 李昕升,卢勇. 2016

[11]中国林蛙种蛙的选优和越冬. 王宝贵. 1998

[12]中国与加拿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管窥. 仇建飞,魏春雁. 2014

[13]名家纵论中国家禽业的发展-家禽业的产业结构特征及发展方向. 宋维平. 2004

[14]中国1995~2014年大豆进出口状况预测与分析. 安载学,韩成伟. 2013

[15]中国古代利用海藻的考证. 王民生. 2001

[16]中国盲蝽科新种及新记录(半翅目:异翅亚目:盲蝽科). 刘国卿,许静杨,张旭. 2011

[17]我国食用菌菌种管理技术标准解析. 张金霞,黄晨阳,胡清秀. 2007

[18]我国水产品市场分析. 刘大安. 2003

[19]中国传统大豆食品及其发展前景. 张炳文,郝征红,黎荣静. 2001

[20]科技进步在我国水产业大发展中的作用. 张铭羽,聂善明.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