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C6+重离子束辐照玉米后代的生物学效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文期

作者: 周文期;周玉乾;刘忠祥;连晓荣;王晓娟;何海军;杨彦忠;寇思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12C6+重离子','') >12C6+重离子;种质创新;遗传变异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19 年 012 期

页码: 2311-231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给玉米种质创新及品种改良创制优异的资源材料,采用不同剂量0(对照)、30、60、90、120 Gy的12C6+重离子束辐照自育骨干玉米自交系LY8405干种子,并对各剂量辐照后代植株的生物学效应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自交系LY8405 M1种子发芽率、株高、穗位高和花粉活力均低于对照组,相同剂量辐照的M2生理损伤检测指标较M1有较大程度的恢复,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而90和120 Gy剂量辐照后的M1、M2种子发芽率、株高和穗位高均与对照组表现出极显著差异;辐照剂量为30 Gy时,在M2、M3植株变异表型筛选中,创制出了多种农艺性状表型变异突变体,说明30 Gy是对自交系LY8405的生物学效应最为明显的辐照剂量,60 Gy影响效应次之,同时60 Gy是辐照半致死阈值;M2和M3突变类型包括植株矮化、穗位高度降低,叶片皱缩、叶色黄化、白化、花叶,穗型变大、变长,穗轴颜色由白变红,籽粒颜色由黄变为酒红色,粒型由马齿型变为硬粒型.生物学效应表明,30~40 Gy辐照剂量是0~120 Gy范围内重离子辐照选育玉米自交系LY8405的适宜剂量.本研究结果为不同玉米自交系创制新的种质资源提供了方法,更为玉米选育新品种提供了稳定的遗传材料.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野生花生脂肪酸组成的遗传变异及远缘杂交创造高油酸低棕榈酸花生新种质. 姜慧芳,任小平,黄家权,雷永,廖伯寿. 2009

[2]热带玉米种质粗缩病抗性鉴定与种质创新利用. 孟庆长,郑飞,季爱民,陈艳萍,赵文明,孔令杰,张美景,袁建华. 2012

[3]玉米优异抗源的引进与创新利用研究. 王延波,张喜华,刘志新. 2011

[4]美国种质的引进及利用方式研究. 崔爱民,张久刚,张虎,单皓,丁锐钦. 2011

[5]不同受体导入外源DNA的D_1代变异比较. 王巍,赵志强. 2011

[6]关于适合机械化收获玉米育种的思考. 赵强,赵满义,吴迅,刘鹏飞,郭向阳,王安贵,祝云芳,陈泽辉. 2019

[7]EMS诱变玉米自交系种质创新应用. 周文期,连晓荣,周玉乾,王兴荣,杨彦忠,刘忠祥,王晓娟,何海军,寇思荣. 2020

[8]甘肃省玉米产业现状及玉米育种方向探讨. 寇思荣. 2018

[9]玉米种质创新——进展与展望. 黎裕,王天宇. 2017

[10]玉米种质创新的技术途径. 滕海涛,赵久然,郭景伦,郭强. 2000

[11]轮回选择在玉米种质创新中的作用及方法. 董民堂,闫彩清,李凌雨,王学雄. 2004

[12]P群种质在玉米杂种优势利用和种质创新中的作用及展望. 王元东,段民孝,邢锦丰,王继东,张春原,郭景伦,赵久然,陈绍江. 2004

[13]EMS诱变玉米自交系郑58后代变异分析及应用评价. 连晓荣,王晓娟,周玉乾,何海军,杨彦忠,刘忠祥,李永生,杨晨曦,刘芥杉,周文期. 2024

[14]提升甘肃省玉米种业创新能力的思考. 周玉乾,何海军,杨彦忠,王晓娟,连晓荣,周文期,李永生,刘忠祥. 2022

[15]玉米种质创新和商业育种策略. 张世煌. 2006

[16]高抗玉米丝黑穗病种质创新及相关分子标记的筛选和验证. 张建国. 2011

[17]利用EMS花粉诱变玉米新种质研究. 李海军,张丽华,陈景堂,刘志增,池书敏,张文英. 2004

[18]玉米种质创新:进展与展望. 黎裕,王天宇. 2017

[19]山西省玉米种质基础分析与种质创新. 王早荣,樊智翔,解晓青. 2000

[20]新疆玉米抗旱研究进展. 刘成.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