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玉米螟?代区微孢子虫、玉米螟和玉米之间相互关系初探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问锦曾

作者: 黄虹;王万成;孟祥伟;王晓强;李凤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代区微孢子虫;玉米螟;玉米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1991 年 2 卷 4 期

页码: 32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性诱剂在河北省玉米主要害虫测报上的应用研究. 刘莉,卫雅斌,张小龙,李彦青,张巧丽,刘杰,张晓. 2018

[2]玉米螟赤眼蜂适宜生境的研究与利用:Ⅲ.夏玉米间作葡匐型绿豆对…. 郑礼. 1997

[3]玉米大斑病及主要虫害一体化防控技术研究. 赵秀梅,郑旭,王连霞,刘洋,王立达,李青超. 2021

[4]玉米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螟的控制作用研究. 鲁新,李丽娟,刘宏伟,张国红,丁岩. 2007

[5]抗虫转基因玉米研究初报. 滕海涛,赵久然,郭景伦,王元东,邢锦锋,段民孝. 2002

[6]玉米杂交种(组合)和自交系对三病一虫多抗、兼抗性鉴定评价简报. 姜晶春,窦永红. 1999

[7]吉林省应用的玉米品种玉米螟抗性分析及对策. 刘向辉,才卓,徐国良,李淑华,董亚琳,代玉仙. 2005

[8]玉米田亚洲玉米螟化学防治技术研究. 沙洪林,迟畅,王聪,何智勇. 2014

[9]吉林省玉米螟防治技术有关问题的探讨. 祁秀平,迟畅,沙洪林. 2015

[10]玉米种植密度对玉米螟发生及赤眼蜂寄生的影响. 李丽娟,鲁新,周淑香,张国红,丁岩,刘宏伟. 2013

[11]玉米丝黑穗病、弯孢叶斑病、玉米螟危害损失及复合经济阈值的研究. 刘金文,丛斌,李茂海. 2005

[12]转Btcry1Ah基因抗虫玉米对亚洲玉米螟、棉铃虫和黏虫的抗性评价. 汪海,张杰,何康来,梁革梅,朱莉,黄大昉,郎志宏. 2016

[13]用转基因技术进行玉米抗螟育种的研究进展. 何康来,王振营. 2006

[14]转Bt cry1Ah基因抗虫玉米对亚洲玉米螟、棉铃虫和黏虫的抗性评价. 汪海,张杰,何康来,梁革梅,朱莉,黄大昉,郎志宏. 2016

[15]重庆地区多抗玉米品种筛选试验. 石大章,周茂林,张孝群,蒋志成,冯定明. 2017

[16]转基因抗虫玉米研究及应用. 吕霞,王慧,曾兴,杨小艳,翁建峰,邸宏,郭燕博,王振华,李新海. 2013

[17]苏云金杆菌UV-17新细菌杀虫剂的研究与应用——第2报 苏云金杆菌UV-17制剂与Bt乳剂防治玉米螟药效比较试验. 任守让,相连英,朱平,任怡. 1993

[18]性诱剂诱捕器对玉米螟的田间防治效果. 陈磊,赵秀梅,刘洋,武琳琳,李青超. 2013

[19]北方一代区玉米螟综合防治研究. 黄春艳,顾成玉,朱传楹,张增敏,张匀华,郭梅. 1999

[20]东华北春玉米区玉米品种对主要病害和玉米螟的抗性评价. 苏前富,韩成伟,王巍巍,李红,宋淑云,张伟,刘影,晋齐鸣.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