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纹枯病基因qSB-9~(TQ)和分蘖角基因TAC1~(TQ)在抗病育种中的互作效应及育种价值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宗祥

作者: 陈宗祥;左示敏;张亚芳;陈红旗;冯明辉;姜伟;冯凡;马玉银;华鹤良;李国生;潘学彪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纹枯病;分蘖角;产量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14 年 28 卷 05 期

页码: 479-48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两个粳稻背景(镇稻88、武陵粳1号)四种基因型(只带有抗纹枯病基因qSB-9TQ、只带有分蘖角基因TAC1TQ、同时带有两个基因和两个基因都不带即对照)近等基因系。设置轻发病、中等发病和重发病3种纹枯病发病条件,调查近等基因系基本农艺性状、纹枯病病情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1)同一背景下,带有TAC1TQ的株系分蘖角度极显著大于不带TAC1TQ的株系,所调查农艺性状基本一致;2)同一基因型株系,不同发病条件下纹枯病病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轻发病条件下,四种基因型纹枯病病情差异不显著,中等发病条件下,同时带有两个基因的株系纹枯病病级显著低于对照,重发病条件下,同时带有两个基因和只带有qSB-9TQ的株系纹枯病病级极显著低于对照,而只带有TAC1TQ的株系纹枯病病级显著低于对照,表明qSB-9TQ对纹枯病的抗性确实存在,TAC1TQ有利于减轻纹枯病,qSB-9TQ和TAC1TQ间有一定的负向互作效应;3)同一发病条件下,四种基因型株系产量性状差异不显著;随着病情加重,单株产量降低,且结实率、千粒重也表现下降趋势。与轻发病条件相比,4个株系在重发病条件下产量均显著下降,其中以对照系减产幅度最大。就增强纹枯病抗性而言,选择qSB-9TQ的同时宜选择TAC1TQ,带有TAC1TQ的粳稻品种生产能力有待实践检验。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抗玉米纹枯病早代材料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初步研究. 谭君,李庐江,杨克诚,杨俊品. 2010

[2]玉米纹枯病研究进展. 谭君,杨俊品,杨克诚. 2007

[3]不同硅肥施用量对水稻纹枯病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张舒,胡时友,郑在武,夏红霞,夏子健. 2019

[4]VdAL施用对水稻抗病性和产量影响的示范试验. 隋亚杰,隋亚云,王志兴,宋晓波,王绍林. 2021

[5]水稻纹枯病对稻米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陈文强. 2006

[6]水稻重组自交系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及分蘖角的QTL检测(英文). 张亚东,董少玲,张颖慧,陈涛,赵庆勇,朱镇,周丽慧,姚姝,赵凌,王才林. 2013

[7]水稻重组自交系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及分蘖角的QTL检测. 张颖慧,张亚东,陈涛,赵庆勇,朱镇,周丽慧,姚姝,赵凌,王才林. 2012

[8]一套优异稻种资源的纹枯病抗性评价. 刘毅,陈亮,付冬,楼巧君,罗利军. 2013

[9]氟唑菌酰胺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罗继腾,陈兰天,黄大辉,廖明创,韦贵剑,黄徐谋,韦春项,余裕超. 2016

[10]广西稻瘟病和纹枯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王传之,张明环,李校雨,冯斗,李容柏. 2008

[11]井冈霉素及复配剂对水稻纹枯病的控制效果. 束兆林,何东兵,姚克兵,赵来成,缪康,杨红福,吉沐祥. 2012

[12]2007~2013年江苏省审定的水稻品种纹枯病抗性分析及抗纹枯病育种策略. 王爱民,许明,陈宗祥,姚立生,孙明法. 2014

[13]水稻苗期纹枯病抗性鉴定微室接种技术的改良. 徐国娟,袁正杰,左示敏,潘学彪,王志龙,瞿绍洪. 2015

[14]水稻纹枯病室内药剂筛选及田间防治效果. 邓金花,顾俊荣,周新伟,杨代凤,张青. 2010

[15]水稻纹枯病发生与群体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关系研究. 钟旭华,黄农荣,彭少兵,Roland J.Buresh,田卡. 2010

[16]水稻离体叶片抗纹枯病接种方法的研究. 马晨燕,袁正杰,杨海河,曲海艳,何海燕,张玉,瞿绍洪. 2016

[17]水稻纹枯病抗性鉴定方法和种质创新研究进展. 郑君海,邹吉承,张燕之,王昌华. 2006

[18]碧苗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刘连盟,候恩庆,王光宏. 2012

[19]水稻播种和移栽期对本地越冬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朱金良,祝增荣,冯金祥,蔡雪涛,钟雪明,程家安. 2011

[20]栽培密度对辽粳212病害发生程度及产量的影响. 马亮,高虹,吕桂兰.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