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冬小麦氮磷钾肥增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晓萌
作者: 黄晓萌;徐新朋;何萍;王秀斌;杨兰芳;仇少君;赵士诚;周卫
作者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长江流域;冬小麦;增产效应;Meta分析;综合效应值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20 年 26 卷 006 期
页码: 1059-106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分析长江流域施用氮、磷、钾肥对小麦产量的增产效应及主要影响因素的贡献率,旨在明确不同条件下施用氮、磷、钾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为优化长江流域的小麦养分管理提供科技支撑.[方法]数据来源于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在我国长江流域开展的小麦田间试验,以及在中国知网通过检索到的有关施肥增产效应的文献,检索关键词为“冬小麦”、“冬小麦+产量”、“冬小麦产量+肥料利用率”,符合Meta分析标准的氮、磷和钾数据分别有724、624和658组.以不施某种养分处理为对照,以反应比作为该养分的增产效应值,采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施用氮、磷、钾肥对小麦产量变化的贡献,并分别分析施肥水平、基础地力水平、种植区域、土壤有机质、pH及土壤养分对产量效应的影响.[结果]与不施氮、磷或钾肥处理相比,长江流域冬小麦施用氮、磷和钾肥分别可显著增加小麦产量66.0%、17.9%和10.0%,以氮肥增产效应最高.基础地力对氮、磷、钾肥的增产效应均具有显著影响,氮、磷、钾肥均在低肥力土壤(产量< 2.0 t/hm2)上的增产率最高,分别为134.2%、30.0%和12.1%,氮、磷肥的增产效应与基础地力呈负相关关系.长江流域不同种植区域冬小麦氮、磷、钾肥的增产效应差异显著,以重庆市的氮效应最高,为136.1% [ln(R)=0.859],以浙江省的磷效应最高,为39.1% [ln(R)=0.330],贵州省的钾效应最高,为19.1% [ln(R)=0.175].氮、磷、钾肥均在酸性土壤的增产效果最好,增产效应随着土壤pH升高呈降低趋势,增产率分别为95.2%、29.4%和14.0%.土壤有机质含量对磷效应影响显著,对氮和钾效应影响不显著.当土壤全磷>1.0 g/kg、全钾>20.0g/kg、碱解氮<80.0 mg/kg、速效磷>25.0 mg/kg及速效钾<90.0 mg/kg时,施氮增产效应最显著;在土壤全磷<0.7 g/kg和土壤速效磷<15.0 mg/kg时,施磷增产效应最显著;在土壤速效钾<90.0 mg/kg时,施钾增产效应最显著.[结论]长江流域冬小麦施用氮、磷、钾肥的增产率分别为66.0%、17.9%和10.0%,氮肥仍是影响长江流域冬小麦增产的最重要养分因子.基础地力决定着施肥效应,产量< 2.0 t/hm2的土壤施肥的增产潜力最高.土壤肥力因素中,pH、有机质和矿质养分含量应作为肥料投入的依据.
- 相关文献
[1]麦田施用多效唑的增产效应. 张定一,徐兆飞. 1991
[2]冬小麦后期补施氮钾增产效应分析. 党建友,姬虎太,张定一,裴雪霞. 2000
[3]旱区冬小麦渗灌覆盖的增产效应研究. 刘玲玲,张松令,李红玲,王丽萍,闫淑萍. 2001
[4]起垄种植对冬小麦增产效应的研究. 王彩萍,左联忠,杨文龙,赵吉平,许瑛. 2002
[5]大尺度冬小麦-夏玉米微喷灌精准自动施肥增产效应. 邢素丽,杜金钟,刘孟朝,贾良良,刘学彤,赵士诚. 2019
[6]渗灌条件下覆盖对旱区冬小麦增产效应研究. 刘玲玲,张松令. 2001
[7]叶面施硒对冬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硒富集影响的Meta分析. 聂浩亮,黄少辉,杨军芳,杨云马,张静,杨慧敏,杨文方,邢素丽,贾良良,岳增良. 2023
[8]优化施肥下长江流域冬小麦产量及肥料增产效应. 黄晓萌,刘晓燕,串丽敏,杨兰芳,何萍,王秀斌,仇少君,赵士诚,徐新朋. 2020
[9]维他灵8号对大豆增产效应的研究. 张进成,杜小凤,钱新民,徐建明,王伟中. 1999
[10]坡地黄壤施用保水剂的效果研究. 肖厚军,刘友云,徐大地,张文安,严绪成,韦小平. 2000
[11]龙里县潴育型水稻土施用硅肥对水稻增产效应研究. 罗大贤,陆裕珍,唐正平,舒田,李裕荣. 2014
[12]蔬菜施用粉煤灰磁化复合肥的增产效应. 孙克刚,白玉贵,陈时良. 2000
[13]喷施锌肥对空心菜的生育及含锌量的影响. 胡京枝,徐丽敏,韩燕来. 2000
[14]维他灵3号对花生增产效应的研究. 徐建明,钱新民,朱金芳,王伟中. 2000
[15]高海拔旱作农业区地膜种植蚕豆增产效应分析. 郭兴莲,刘玉皎. 2014
[16]维他灵8号对大豆增产资产 应的研究. 张进成,徐建明. 1999
[17]稻-鸭-萍共作对水稻田病虫草的控制效果及增产效应. 束兆林,储国良,缪康,吉沐祥,付反生,刘亚柏,沈晓昆. 2004
[18]生长调节剂784—1在花生上应用效果分析. 宋协松,宋斌,盈宪楹,刘振基,刘元文. 1993
[19]四川不同生态区水稻高产稳产栽培模式研究. 蓝泰源,方文,江世华,吴素芬. 1991
[20]高海拔旱作农业区地膜种植蚕豆增产效应分析. 郭兴莲,刘玉皎.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禾本科作物联合固氮研究进展
作者:艾超;赵远征;张俪予;张美玲;黄抒语;王诗雨;周卫
关键词:禾本科作物;生物固氮;固氮菌;秸秆分解;合成菌群
-
新阶段植物营养学的研究重点
作者:周卫;艾超;易可可
关键词:植物营养;养分高效;营养遗传;养分循环;高效施肥;新型肥料
-
洞庭湖区典型稻田玉米水稻轮作下土壤-作物系统对施氮措施的响应
作者:房康睿;龙世平;彭斯文;陈山;廖育林;徐新朋;赵士诚;仇少君;何萍;周卫
关键词:玉米水稻轮作;产量;施肥措施;土壤类型;氮肥利用效率;土壤碳氮
-
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水稻智能化推荐施肥方法研究
作者:徐新朋;丁文成;何萍;周卫
关键词:水稻养分专家系统;QUEFTS模型;水稻种植类型;产量反应;农学效率;养分利用率
-
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苹果养分专家系统构建及验证
作者:史浩田;王明达;赵家锐;张振兴;徐新朋;刘占军
关键词:苹果;QUEFTS模型;农学效率;养分专家系统;经济效益
-
基于DNDC模型研究春玉米长期秸秆还田的氮肥减施潜力
作者:李骁;姜蓉;侯云鹏;何萍;邹国元;徐新朋;樊代佳;何新;何文天
关键词:春玉米;秸秆还田;氮肥利用率;氮肥减施;DNDC模型
-
耕地科技创新的战略思考
作者:周卫
关键词:耕地科技创新;耕地保护与利用;重点;核心;战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