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玉米小斑病菌对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硝苯菌酯的敏感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杜宜新

作者: 杜宜新;阮宏椿;石妞妞;甘林;杨秀娟;陈福如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杀菌剂;抑制作用;敏感基线;福建

期刊名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671-9387

年卷期: 2017 年 08 期

页码: 69-7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明确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硝苯菌酯的敏感性。【方法】以从福建省南平、三明、宁德、福州、漳州、莆田和龙岩7个地区采集分离的214株玉米小斑病菌为试验材料,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硝苯菌酯对供试菌株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并分析供试菌株对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硝苯菌酯的敏感性及3种杀菌剂之间的交互抗性。【结果】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硝苯菌酯对供试玉米小斑病菌菌株的EC50值分别为0.024 9~21.582 3,0.032 1~0.724 9和0.146 3~3.412 7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显示,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戊唑醇出现了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对吡唑醚菌酯和硝苯菌酯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均符合正态分布,可分别将吡唑醚菌酯和硝苯菌酯对供试菌株的EC50平均值(0.266 2和1.340 6μg/mL)作为其敏感基线用于田间菌株的抗药性检测,且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硝苯菌酯3种杀菌剂间不存在交互抗性。【结论】供试3种杀菌剂对玉米小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依次表现为吡唑醚菌酯>硝苯菌酯>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可作为防治玉米小斑病的主要杀菌剂,硝苯菌酯有望成为防治玉米小斑病的替代杀菌剂,戊唑醇仍可用于防治玉米小斑病,同时应注意杀菌剂的混配和轮换使用以降低或延缓抗药性。

分类号: S435.131.4

  • 相关文献

[1]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异菌脲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及其田间防效. 代玉立,甘林,阮宏椿,石妞妞,杜宜新,陈福如,杨秀娟. 2017

[2]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及其与不同杀菌剂间的交互抗性. 代玉立,甘林,石妞妞,陈福如,杨秀娟. 2018

[3]10种杀菌剂对玉米小斑病菌的室内毒力研究. 郭跃华,郑卓辉,张德雍,曹湛财,王振中. 2012

[4]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对氟啶胺的敏感基线及对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 陈治芳,王文桥,韩秀英,张小风,马志强,刘颖超,赵建江. 2011

[5]福建省水稻稻瘟病菌对丁香菌酯的敏感性分析. 黄艳琴,贾孟,徐婷,兰成忠,陈巧红,陈文乐,阮宏椿. 2024

[6]7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早疫病菌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范子耀,王文桥,孟润杰,韩秀英,张小风,马志强,刘颖超. 2011

[7]5种杀菌剂对沙打旺黄矮根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李兴龙,李彦忠. 2013

[8]6种杀菌剂对2种草莓炭疽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唐冬兰,唐泉,蒋立奔,宋芹芹,曹荣祥. 2022

[9]秀珍菇哈茨木霉菌高效低毒防治药剂的筛选. 卢政辉. 2018

[10]不同杀菌剂对油菜黑胫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宋培玲,燕孟娇,张键,皇甫海燕,郝丽芬,皇甫九茹,贾晓清,史志丹,吴晶,李子钦. 2018

[11]苹果丝核菌室内药效对比试验. 赵俊芳,乔趁峰,常聚普,周增强,杨玉巧,杨旭琦. 2012

[12]生防菌绿色木霉对几种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张新春,刘菲菲,蒋盛军,罗长辉. 2010

[13]川芎炭疽病病原鉴定及4种杀菌剂对病原的抑制作用. 赵振玲,刘丹婷,杨维泽,张金渝,金航,杨美权. 2010

[14]川芎炭疽病病原鉴定及4种杀菌剂对病原的抑制作用(英文). 赵振玲,刘丹婷,杨维泽,张金渝,金航,杨美权. 2010

[15]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T毒素对玉米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诱导研究. 马春红,李运朝,董文琦,翟彩霞,范尉尉,柳斌辉,王立安,任会芳. 2007

[16]玉米小斑病菌复壮培养基的筛选. 李秀丽,董文琦,李运朝,贾银锁,马春红,王立安. 2008

[17]海南三亚和黄淮海地区玉米小斑病菌致病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常佳迎,刘树森,石洁,郭宁,张海剑,马红霞,杨春凤. 2020

[18]海南玉米小斑病菌室内药剂筛选及对戊唑醇、嘧菌酯的敏感性. 严婉荣,陈圆,肖敏,赵志祥,肖彤斌. 2018

[19]河北省玉米小斑病菌优势生理小种鉴定及ITS序列分析. 李聪聪,王亚娇,栗秋生,纪莉景,王连生,孔令晓. 2020

[20]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代玉立,甘林,滕振勇,杨静民,祁月月,石妞妞,陈福如,杨秀娟.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