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物利用度碳源对蚯蚓堆肥影响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孔令玮

作者: 孔令玮;王孔檀;麦力文;伍玉鹏;王熊飞;王朝弼;林嘉聪;李勤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生物利用度;碳源;蚯蚓;蚯蚓堆肥;碳氮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ISSN:

年卷期: 2024 年 007 期

页码: 199-20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传统蚯蚓堆肥原料配制依赖质量比、体积比或碳氮比(C/N)的配制方法,忽略了不同碳源有机质生物可利用组分的差异,存在不合理性.为探究不同生物可利用度碳源对蚯蚓生长繁殖和堆肥碳氮固定的影响,在C/N=30下,以牛粪(氮源)和生物利用度低、中、高的碳源物料(菠萝皮渣、水稻秸秆和番茄秸秆)复配,开展60 d蚯蚓堆肥试验.结果表明,蚯蚓日均增数量最高达6.4倍.易利用碳源菠萝皮渣处理中腐殖质含量最高,为15.11%,但总有机碳固定率最低,仅39.63%;添加难利用碳源番茄秸秆处理组中的蚯蚓总数最高,为385条,且总氮固定率最高.生物利用度高的碳源废弃物占比越高,蚯蚓增重越大;生物利用度低的碳源废弃物占比越高,可促进蚯蚓繁殖;蚯蚓转化后的蚓粪总有机碳固定率为39.63%~59.28%,全氮固定率为65.04%~95.59%.碳源生物可利用度增大时,蚯蚓堆肥体系中的总有机碳固定率降低,而总氮的固定率升高.以上研究结果阐明了原料中不同利用度碳源对蚯蚓生产和碳氮固持的影响规律,为蚯蚓高效养殖与绿色低碳的固废堆肥处理工艺改进提供参考借鉴.

分类号: S141.4

  • 相关文献

[1]碳源对蚯蚓人工湿地净化养殖废水的影响. 郝益婷,高峰,马欢欢,马天,胡超,刘春成,崔二苹. 2023

[2]紫云英-水稻轮作不同肥料配施对生土碳氮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曹凯,斯林林,徐静,张贤,王建红. 2021

[3]长期秸秆还田对黑土碳氮及玉米产量变化的影响. 高洪军,彭畅,张秀芝,李强,朱平,付菊升. 2011

[4]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三江平原东北部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分布规律. 王书伟,颜晓元,林静慧,夏永秋,孙磊,胡玉婷,廖千家骅. 2010

[5]不同施氮下优质稻植株花后碳氮物质流转与籽粒生长的相关性. 何礼健,江立庚,吕静宜,蒋鑫鑫,罗维刚,汪玉美,凌青翠. 2012

[6]牛粪蚯蚓堆肥基质对草莓生长的影响. 张舒玄,聂欣,常江杰,李辉信,赵荷娟,王琳,王东升,胡锋,焦加国. 2017

[7]蚯蚓堆肥在双孢蘑菇覆土中的应用试验. 魏启舜,王琳,赵荷娟,周影,毛久庚. 2016

[8]奶牛粪蚯蚓堆肥的基质配方及对草莓育苗的影响. 张舒玄,常江杰,李辉信,赵荷娟,王琳,王东升,胡锋,焦加国. 2016

[9]牛粪预处理对蚯蚓堆肥生物学特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鲁耀雄,崔新卫,陈山,龚慧玲,唐柳,彭福元,龙世平,张浩. 2019

[10]蚯蚓堆肥进程影响因素及其生态应用价值的探讨. 刘歆,张云影,王将旭,侯国喜,闫秋良. 2021

[11]蚯蚓梯级利用餐厨垃圾及黑水虻虫粪研究. 王聪,叶小梅,奚永兰,杜静,孔祥平,王莉,张应鹏. 2021

[12]过腹转化有机废弃物对蚯蚓及蚯蚓粪的影响研究. 李妍,石岩,吴迪. 2022

[13]酚类化合物与食品大分子互作代谢研究进展. 任霞霞,刘连亮,张鑫,吴祖芳,吕亚宁,胡本峰. 2017

[14]蝙蝠葛碱复合纳米胶束的制备及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张菊,魏丹,张雪,赵江丽,贾东升. 2021

[15]多肽螯合钙的研究进展. 赵梓月,王思远,廖森泰,穆利霞,邹宇晓. 2020

[16]超高压对果蔬类胡萝卜素及抗氧化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刘兰英,李晓莺,禄璐,张志娟. 2019

[17]花色苷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利用度研究进展. 禄璐,米佳,罗青,张志娟,闫亚美. 2020

[18]杨梅素及其衍生物研究进展. 杨冲,张良,宋晓峰,李峰,李文保. 2019

[19]EGCG乙酰化分子修饰取代度影响因素分析. 张建勇,江和源,崔宏春,王伟伟,施莉婷. 2016

[20]鳕鱼骨活性钙的正交试验优化及其生物利用度分析. 王珊珊,李八方,周德庆,侯虎.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