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M法确定异丙隆对几种冬小麦田主要杂草的最低致死剂量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贵启

作者: 王贵启;李香菊;崔海兰;刘学;李秉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最低致死剂量;植物光合作用测定仪;异丙隆;杂草防治;小麦安全性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08 年 23 卷 S1 期

页码: 280-28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于2005-2006年,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温室内,用植物光合作用测定法研究了光合作用抑制型除草剂异丙隆防除冬小麦田5种主要杂草的最低致死剂量。试验结果表明,在用药6 d后杂草才表现出明显的药害症状,新叶黄化,生长受抑制;而杂草的光合作用在施药后2 d就明显地受到抑制,药剂处理的杂草叶片的PPM值显著下降,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杂草的PPM值显著下降。通过测定和统计杂草的鲜质量防效,可以发现,供试的5种杂草对异丙隆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藜(Chenopodium album)对药剂最敏感,ED90值分别为301.51,286.02 ga.i./hm2;看麦娘较敏感,ED90值为654.83 ga.i./hm2;而荠菜、雀麦不敏感。经回归分析发现,施药后2,4 d杂草的PPM值与用药后14 d的杂草鲜质量防效密切相关,其R2分别为0.968 8,0.942 5。这表明用药后早期的PPM值可以较好地预测除草剂对杂草防效和对冬小麦的安全性。当杂草的PPM值低于20时,异丙隆对杂草的鲜质量防效高于90%;而当PPM值高于40时,药剂对杂草的鲜质量防效低于50%;当小麦的PPM值高于60时,异丙隆对小麦的株高、地上部鲜质量基本无影响。当杂草的PPM值低于20,而冬小麦的PPM值高于60时,异丙隆的剂量即为最低致死剂量。

分类号: S451.1

  • 相关文献

[1]48%苯达松溶液不同施用量对含有bsl基因恢复系赫敏59的影响. 汪婉琳,张伟,翟春节,樊勇,张德文. 2018

[2]三甲苯草酮与吡氟酰草胺或唑嘧·双氟桶混对稻茬麦田杂草防效及小麦安全性. 徐松春,周金鑫,徐蓬,王红春,刘清. 2019

[3]70%彪虎防除春小麦田杂草药效及安全性试验. 魏有海,邱学林,辛存岳,郭青云,郭良芝. 2003

[4]氯氟吡氧乙酸防除春小麦田阔叶杂草药效研究. 翁华,郭青云,辛存岳,魏有海,郭良芝. 2006

[5]22.5%伴地农乳油防除春小麦田杂草效果. 魏有海,辛存岳,邱学林,郭青云,郭良芝. 2002

[6]野麦畏EC防除春小麦田野燕麦田间试验. 程亮,郭青云,郭良芝,魏有海,辛存岳,翁华. 2008

[7]巨星在春小麦田除草效果及安全性试验. 辛存岳,涂鹤龄,郭青云,魏有海,郭良之. 2000

[8]麦阔净在麦类田防除双子叶杂草应用技术研究. 辛存岳,邱学林,郭青云,魏有海,郭良芝. 2004

[9]20%阔草畏乳油防除春麦田杂草试验初报. 郭青云,涂鹤龄,辛存岳,邱学林. 1997

[10]25%敌草强WP(麦草敌)防除小麦田杂草试验. 娄远来,张纪彬,沈纪冬,蒋木庚. 2001

[11]异丙隆·唑草酮WP防除冬小麦田杂草的效果. 殷汝昌,朱桂梅,陈宏州,杨敬辉,潘以楼. 2009

[12]利用异丙隆防治油菜田恶性杂草小毛茛的效果及安全性. 杨红福,汪智渊,吉沐祥. 2008

[13]响应面法优化白灵菇菌渣漆酶降解除草剂异丙隆. 刘芹,宋志波,孔维丽,康源春,张玉亭. 2020

[14]啶磺草胺和异丙隆在小麦中的残留检测及膳食风险评估. 张爱娟,冯义志,马新刚,戈大庆,王晓玉,潘金菊,梁林,左伯军. 2020

[15]耐异丙隆和甲基二磺隆小麦种质资源筛选. 邓海玲,杨雪,张巧凤,强胜,宋小玲. 2022

[16]异丙隆·恶唑禾草灵混剂分析方法研究. 张朝贤,胡祥恩,付仲文,张建中. 1999

[17]50%苯磺隆·异丙隆可湿性粉剂在冬小麦田的除草效果研究. 李秉华,王贵启,苏立军. 2005

[18]氟噻草胺与异丙隆复配防除冬小麦田杂草效果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朱德涛,周勇,满益龙. 2024

[19]种植抗异丙隆转基因水稻和施用异丙隆对转基因水稻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苏湘宁,李传瑛,刘雪松,章玉苹. 2024

[20]抗异丙隆多克隆抗体的研制. 李方实,孙峰,刘贤进,崔恒华.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