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子粒脂肪酸主要组分的近红外光谱模型建立及特征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袁青丽

作者: 袁青丽;苗红梅;马琴;琚铭;张欣童;张海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芝麻;脂肪酸组分;近红外光谱;定标模型;

期刊名称: 河北农业科学

ISSN: 1008-1631

年卷期: 2022 年 002 期

页码: 102-108

摘要: 为准确建立芝麻子粒脂肪酸组分的近红外光谱(NIRS)模型,实现子粒品质的快速、精准检测,选用116份代表性黄白芝麻种质,分别采用气相色谱法(国标法)和NIRS法,测定了成熟芝麻子粒的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并采用改进偏最小偏二乘法技术(MPLS),成功建立了定标模型以及上述指标的NIRS模型。结果表明:芝麻子粒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含量的定标决定系数(RSQ)分别为0.981、0.986、0.898和0.780,标准偏差/交互标准偏差(SEC/SECV)分别为0.648、0.578、0.587和0.728;绝对误差均控制在1.5%以下。该模型可稳定反映出黄白芝麻种质的脂肪酸组分含量,为加快芝麻品质遗传研究提供了可靠技术。

分类号: S565.3

  • 相关文献

[1]玉米子粒粗蛋白近红外模型的建立. 于翠红,樊翠芹,张丽,徐俊杰,刘朝芳,蒋春志,唐晓东. 2019

[2]近红外光谱的水稻抗性淀粉含量测定研究. 吴方喜,谢鸿光,朱永生,张建福,谢华安. 2016

[3]人工提高大豆水分近红外活度研究. 戴常军,李辉,李宛,潘博,刘通. 2009

[4]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普洱茶生熟茶判别及产地溯源. 刘星,范楷,姚春霞,蒋智林,钱群丽,周佳欣,宋卫国. 2022

[5]基于近红外模型的芝麻核心种质油脂和蛋白质含量变异分析. 刘盼,张艳欣,黎冬华,王林海,高媛,周瑢,张秀荣,魏鑫. 2016

[6]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测定黍稷蛋白含量的研究(英文). 牛宇,蒙秋霞,张丽珍,赵婷婷,乔治军,牛伟,刘根科,冯耐红. 2012

[7]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测定黍稷蛋白含量的研究. 蒙秋霞,牛宇,张丽珍,赵婷婷,乔治军,牛伟,刘根科,冯耐红. 2011

[8]用近红外光谱法测定大麦品质的研究. 张环,车宗贤,李玉芳. 2009

[9]近红外光谱法测定玉米品质指标的研究. 孟兆芳,赵龙莲,程奕,陈秋生,张玺,范朝晖,严衍禄. 2008

[10]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技术在作物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鉴定中的应用. 朱志华,王文真,刘三才,李为喜,张晓芳,刘方,李燕. 2006

[11]利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测定小麦品质性状的研究. 陈锋,何中虎,崔党群,赵武善,张艳,王德森. 2003

[12]利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测定小麦籽粒硬度的研究. 陈锋,何中虎,崔党群. 2004

[13]大豆脂肪酸组份相关、变异特点分析. 宋晓昆,张颖君,闫龙,杨春燕,郑艳艳,蒋春志,荆慧贤,张孟臣,黄占景. 2010

[14]香榧油精炼温度的优化及其对油脂品质的影响. 陈琳,卢红伶,王少军,胡文君,孙春燕,王伟,储开江,沈国新,裘晓云. 2019

[15]基于SSR标记的胡麻粗脂肪及脂肪酸组分的关联分析. 高凤云,斯钦巴特尔,周宇,贾霄云,苏少锋,赵小庆,金晓蕾. 2022

[16]密氮互作对灌区胡麻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谢亚萍,吕忠诚,王利民,张建平,宋满刚,史学芬,赵玮,赵利,李闻娟,齐燕妮,党照,杨婷,王斌,雷康宁,剡斌,崔政军. 2021

[17]花生脂肪及脂肪酸含量的遗传分析(英文). 张新友,祝水金,韩锁义,徐静,刘华,汤丰收,董文召,臧秀旺,张忠信. 2011

[18]饲料中添加竹炭对红罗非鱼幼鱼肌肉脂肪酸组分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唐丹,苏胜彦,朱文彬,王兰梅,宋飞彪,董娟娟,张丹,董在杰. 2019

[19]花生油与紫苏种子油脂肪酸组分的比较研究. 胡彦,沈清清,张铁,丁友芳,温春秀,谢晓亮. 2014

[20]胡麻种子发育过程中α-亚麻酸的积累规律. 党照,牛俊义,党占海,孙佳,宋军生,郝荣凯,李文娟,王利民.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