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煤粉尘沉降特征及其对周边土壤主要性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平

作者: 刘平;张强;程滨;焦晓燕;杜文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煤粉尘;土壤有机碳;土壤活性有机质;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

期刊名称: 中国土壤与肥料

ISSN: 1673-6257

年卷期: 2010 年 05 期

页码: 21-2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室外定期观测及室内分析,研究了太原市某电厂储煤场周围下风向900 m范围的总降尘和煤粉尘的沉降规律,及其对该范围内土壤的主要化学性质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此距离内,降尘总量和煤粉尘量随着离储煤场距离的增加而显著减少,离储煤场300 m的最近观测点在3月份降尘总量和煤粉尘量最高,分别为84.38和34.48 t.30 d-1.km-2。距污染中心越近的地方,土壤表层0~10 cm的有机碳及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均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也随着煤粉尘降落量的增加有活跃的趋势。但是除土壤速效钾外,全氮及速效磷含量尚未有规律性变化。总之,煤粉尘的降落明显增加了土壤表层有机碳及土壤活性有机质的含量,同时也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活跃。

分类号: X53

  • 相关文献

[1]煤粉尘添加量与温度对山西省两种土壤碳释放规律的影响. 刘平,张强,杜文波,李丽君,白光洁,丁玉川. 2011

[2]太原市煤粉尘降落量监测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高宏樟,张强. 2008

[3]秸秆生物炭及秸秆对大豆生长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杨倩,李登科,王永斌,李宗兰,李海伟,杜珊珊,沈禹颖. 2016

[4]喀斯特土壤微生物和活性有机碳对生态恢复的快速响应. 唐政,李继光,李慧,张丽敏,李忠芳,娄翼来. 2014

[5]毒死蜱对土壤微生物及碳、氮含量的生态效应. 李正,许鸿源,周凤珏,司瑞利,李界秋,李永健,庞洁,蔡典雄. 2009

[6]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对秸秆施入后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的影响. 姚影,何静,张一,李钰飞,伍玉鹏. 2015

[7]土壤微生物对秸秆碳转化及碳积累特征的Meta分析. 韩佳烨,张久明,袁佳慧,朱莹雪,匡恩俊,迟凤琴,张少良. 2024

[8]草原露天矿山生态恢复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综述. 杨岳,赵艳宁,樊如月,张雅楠,刘丽,丁勇. 2024

[9]长期施肥红壤稻田有机碳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 余喜初,李大明,柳开楼,黄庆海,叶会财,徐小林,陈明,胡惠文. 2013

[10]生草对果园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研究进展. 曹铨,沈禹颖,王自奎,张小明,杨轩. 2016

[11]我国南方桂东地区农田土壤养分特征及对有机碳驱动分析. 李忠芳,唐政,娄翼来,陈金瑛,黄世海. 2015

[12]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改良土壤的研究进展. 芦奕晓,牟乐,杨惠敏. 2019

[13]高粱生长及其土壤环境对不同培肥措施的响应. 董二伟,王成,丁玉川,王劲松,武爱莲,王立革,焦晓燕. 2017

[14]种植及翻压绿肥对设施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白小军,冯海萍,张丽娟,曲继松,杨冬艳,郭文忠. 2014

[15]三江源区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性研究. 魏佳宁,马红梅,邵新庆,张建全,余群,柴琦,钟梦莹. 2016

[16]沼液还田对稻田土壤养分与氮循环微生物的影响. 左狄,吕卫光,李双喜,郑宪清,张娟琴,黄仁影,张翰林. 2018

[17]晋西北不同土地管理方式对土壤碳氮、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 刘爽,王雅,刘兵兵,刘海龙,刘勇. 2019

[18]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下腐熟剂对下茬水稻产量及土壤的影响. 周德平,褚长彬,赵峥,范洁群,吴淑杭. 2018

[19]复合菌剂对盆栽番茄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曹恩珲,侯宪文,李光义,黄庆茂,李勤奋. 2011

[20]不同氮素营养水平对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其在养分调控中的作用. .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