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根瘤菌的分离及其多基因分类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洁

作者: 周洁;周子琼;潘虎;卢向阳;张一帆;田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根瘤菌;管家基因;鉴定;潜在新种

期刊名称: 生物学杂志

ISSN: 2095-1736

年卷期: 2022 年 39 卷 004 期

页码: 24-27,3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西藏昌都市高海拔地区青稞种植农田土壤为材料,采用4℃低温培养手段,从R和M5培养基中分离得到两株根瘤菌,菌株编号为T786和T808.经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Neorhizobium属和Pararhizobium属根瘤菌;进一步对菌株的ATP操纵子(atpD)、重组蛋白A(recA)、RNA聚合酶β亚基(rpoB)、苏氨酸合酶(thrC)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lnII和glnA)共6对管家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发现菌株Neorhizobium sp.T786和Pa-rarhizobium sp.T808的6对管家基因相似度和多基因ANI值均远小于根瘤菌新种阈值(95%~96%),表明菌株T786和T808为潜在的根瘤菌新种.菌株T786和T808的发现对丰富青藏高原地区根瘤菌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号: Q939.11+4

  • 相关文献

[1]酸性土壤中决明属牧草高效根瘤菌的分离及筛选. 杨庆,王义祥,李欣欣,翁伯琦,廖红. 2020

[2]从珍珠龙趸体内分离的1株创伤弧菌的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辜良斌,徐力文,王雨,苏友禄,刘广锋,郭志勋,冯娟. 2016

[3]红砂肌动蛋白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赵书艺,白天惠,包爱科,王沛,管萍萍. 2014

[4]牡丹5个管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系统进化分析中的应用. 王顺利,薛璟祺,任秀霞,李丹丹,杨若雯,曾秀丽,张秀新. 2016

[5]上海市动物源性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MLST分析. 刘萍萍,王少辉,赵秋华,李蓓蓓,邵东华,史子学,魏建超,马志永. 2013

[6]大豆根瘤菌包衣试验研究简报. 邵玉彬,孙宾成. 2017

[7]根瘤菌与微肥对大豆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孟庆英,韩旭东,张春峰,朱宝国,王囡囡,郭泰,贾会彬. 2017

[8]豌豆根瘤菌耐酸性评价筛选. 沈宝宇,张天静,李玲. 2019

[9]根瘤菌、微肥和作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氮磷钾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金晓梅,Синеговская В Т,赵念力. 2009

[10]施氮对大豆接种根瘤菌的影响. 张武,李宝华,李艳杰,崔少彬,李佳峰,张明芳. 2010

[11]锦鸡儿根瘤菌生理生化特性及其对宿主生长的影响. 王宇,田国杰,陈立红,智颖飙,韩国栋,王海明,胡俊. 2015

[12]激素、根瘤菌对紫花苜蓿扦插效果研究. 于洪柱,徐安凯,任伟,栾博宇,金春花,王志锋. 2013

[13]我国根瘤菌研究的共词聚类分析. 赵美玲,程晓燕,郭军康. 2010

[14]甘农3号和陇东苜蓿高效共生根瘤菌菌株的筛选. 潘佳,范燕,李荣,陈利军,胡小文. 2016

[15]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对共生固氮的影响. 陈利云,张海林,周志宇. 2010

[16]黄淮海地区优良大豆根瘤菌株的筛选与接种方式研究. 李涛,关大伟,李俊,曹凤明,韦革宏,冯瑞华. 2010

[17]根瘤菌、丛枝菌根(AM)真菌与宿主植物共生的分子机理. 王树和,王昶,王晓娟,金樑. 2008

[18]根瘤菌的RAPD分子标记技术检测和耐盐碱筛选. 陈利云,张海林,周志宇. 2010

[19]外源供氮水平对大豆生物固氮效率的影响. 杨子文,沈禹颖,谢田玲,谭广洋. 2009

[20]外源根系分泌物对紫花苜蓿根瘤菌共生体系的影响. 于跃,刘静,邓波,刘忠宽,李佳欢,何玉娟.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