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变化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万思琦

作者: 万思琦;董晓波;伏成秀;董云峰;鄢文光;张晓娇;袁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碳源;碳汇;净碳汇法;云南省

期刊名称: 江西农业学报

ISSN: 1001-8581

年卷期: 2023 年 35 卷 008 期

页码: 185-190

摘要: 基于《云南统计年鉴》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评估报告中的数据,采用净碳汇法对云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汇量进行了核算,并从碳吸收和碳排放角度核算了云南省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结果表明:(1)2005-2021年云南省农田净碳汇量从2005年的1446.66万t上升到2021年的1849.73万t,其中最低净碳汇量为1425.40万t,最高净碳汇量为1849.73万t.(2)从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来源看,化肥、翻耕及农业机械总动力碳排放量占比相对较大;从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情况来看,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碳吸收比例占比较大.综上所述,在农田耕作过程中,应尽快推进绿色低碳新能源农业机械设备,提高施肥技术,进一步减肥增产,推广科学合理的农田技术,充分发挥区域协调作用,促进农田低碳绿色发展.

分类号: S181

  • 相关文献

[1]"双碳"战略下云南省农业碳汇研究. 万思琦,袁媛,伏成秀,董云峰,鄢文光,董晓波. 2024

[2]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李艳春,王成己,叶菁,王义祥,黄毅斌. 2014

[3]天津市农田生态系统碳收支年际变化研究. 李梦琦,张慧,赵杰,王立艳,董昱辰,肖辉. 2023

[4]我国土壤碳库及循环机制研究进展. 罗龙皂,李渝,蒋太明. 2012

[5]“两型社会”先行试验区湖北碳源、碳汇时序特征分析. 李平,阳超,王维薇. 2017

[6]低碳农业研究述评. 张晨,罗强,俞菊生,马莹,曹黎明. 2013

[7]海洋碳汇研究进展及南海碳汇渔业发展方向探讨. 李纯厚,齐占会,黄洪辉,刘永,孔啸兰,肖雅元. 2010

[8]不同施肥处理对花菜-毛豆轮作系统碳收支的影响. 张娟琴,郑宪清,李双喜,张翰林,吕卫光. 2017

[9]IPCC驱动下的林地碳汇估算方法进展. 杨茜,孙耀. 2013

[10]吉林省中部农田生态系统降雨湿沉降氮特征. 彭畅,牛红红,李强,朱平,张玉龙. 2015

[11]农田重金属对“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的生态效应. 王农,樊娟,刘春光,戴礼洪,周莉. 2008

[12]湖北江汉平原农田生态系统锌素的平衡分析. 林匡飞,徐小清,项雅玲,金霞,邵志慧. 2003

[13]湖北江汉平原农田生态系统铜的循环与平衡. 林匡飞,徐小清,项雅玲,金霞,邵志慧. 2003

[14]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及其分布. 李建宇,史梦竹,郭燕青,郑丽祯,吴梅香,傅建炜. 2020

[15]控制病虫为害增强农田林网碳蓄积能力. 卢美光,齐放军,张文蔚. 2011

[16]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华北小麦—玉米体系土壤中小型节肢动物的影响. 张婷,孔云,李刚,杨殿林,赵建宁,张贵龙,王丽丽,修伟明. 2019

[17]不同灌溉水量对农田生态系统氮素损失及功能微生物的影响. 吴林亿,王丽丽,杜君,魏义长,王肃,龚玲玄,万博,周其文. 2023

[18]生物入侵及其对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徐红星,吕仲贤,郑许松,叶恭银. 2009

[19]农田土壤碳转化微生物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 郑慧芬,曾玉荣,叶菁,翁伯琦,王义祥. 2018

[20]灌溉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研究进展概述. 段鹏.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