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向和坡位对夹金山灌丛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禹江

作者: 李禹江;张荣;王琴;张瀚文;李婧;王芳;涂利华;郝建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地形因子;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夹金山

期刊名称: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ISSN: 0258-7971

年卷期: 2022 年 44 卷 003 期

页码: 522-53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研究坡向和坡位如何影响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对于理解地貌复杂的高山峡谷地区土壤稳定性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高山灌丛土壤特征研究还相对薄弱,研究以四川夹金山高山灌丛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坡向和坡位对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稳定性及分形特征的影响,构建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artial?Least?Squares?Path?Modeling,PLS-PM),分析坡向和坡位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粒径分布仅受坡向影响,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粒径分布受坡向、坡位影响且二者存在交互作用;②中坡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优于下坡位,3个坡向中阴坡土壤稳定性最次;③坡向是影响土壤团聚体的主要因素,其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土壤物理性质(容重、含水率、孔隙度)而间接决定的,同时坡向通过影响群落灌木层特征(多度、丰度和生物量)作用于土壤化学性质(TN、TP、TK、SOM、pH),最终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坡向作用下的群落草本层特征并未显示出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团聚体稳定性的作用;④使用土壤分形维数表征团聚体稳定性具有可行性.

分类号: S152.4

  • 相关文献

[1]耕作方式对甘肃引黄灌区灌耕灰钙土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霍琳,杨思存,王成宝,姜万礼,温美娟. 2019

[2]秸秆还田对植烟土壤有机质及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薄国栋,张继光,申国明,于会泳,高林,孙弋媛,王毅,周显升,张扬,刘明. 2014

[3]深松深度对灌耕灰钙土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李晓丽,王成宝,杨思存,蔡立群,霍琳,温美娟,姜万礼. 2021

[4]用分形理论评价长期施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刘小粉,刘春增,李本银,王守刚. 2012

[5]保水剂对粘质潮土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玉米养分积累的影响. 马征,姚海燕,张柏松,董晓霞,刘苹. 2017

[6]聚乙烯微塑料浓度对黑土团聚体特征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陈荣桓,余瑶,黄珊,陈荣龙,贾焮凯,陈延华,薛萐,刘萌娟,杨晓梅. 2023

[7]青海东部农业区麦秆和绿肥还田下的土壤团聚体特征. 刘婷,宋明丹,韩梅,李正鹏. 2024

[8]盐胁迫下滴施枯草芽孢杆菌对无膜滴灌棉花苗期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唐茂淞,辛朗,张磊,谢俊博,王兴鹏,韩其晟,李明发. 2024

[9]大尺度下广东赤红壤全钾含量与地形因子相关分析. 刘序,李华兴,胡月明,徐剑波,席荣宾. 2010

[10]土壤雨量指数和潜在滑坡面积指数与降雨特性的关系. 刘海英. 2011

[11]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空间格局及其环境解释. 陈宝瑞,李海山,朱玉霞,李刚,辛晓平,张宏斌,周磊. 2010

[12]基于光能利用率模型的甘南州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研究. 许静,陈迪,李文龙,魏巍. 2019

[13]区域作物需水量数字化栅格图研究. 孙景生,王景雷,刘祖贵,张寄阳,宋妮,李晓东,刘小飞. 2005

[14]天山南坡农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 李永福,耿庆龙,陈署晃,赖宁,李娜,信会男,赵海燕. 2021

[15]呼伦贝尔沙质草甸草原洼地植物群落变化分析. 乌仁其其格,张德平,武晓东,闫瑞瑞,黄学文. 2008

[16]汶川地震灾区植被覆盖度变化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熊俊楠,张昊,彭超,范春捆,朱吉龙,龚颖. 2018

[17]新疆喀纳斯旅游区森林群落格局分析及其环境解释. 程平,潘存德,朱跃峰,康剑,魏秋生,寇福堂,余戈壁. 2011

[18]基于DEM的作物需水量估算方法. 王景雷,孙景生,周祖昊,张寄阳. 2005

[19]黑土区县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杜可,王乐,张淑香,雷秋良. 2018

[20]黄水河小流域土壤养分分布及其与地形的关系. 宋轩,李立东,寇长林,陈杰.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