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对水稻产量及晚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曲晶晶

作者: 郑金伟;郑聚锋;张旭辉;李恋卿;潘根兴;纪雄辉;余喜初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秸秆;生物质炭;水稻土;水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

期刊名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ISSN: 1673-4831

年卷期: 2012 年 28 卷 03 期

页码: 66-7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选择湖南长沙红黄泥水稻土和江西进贤红壤性水稻土为供试土壤,研究小麦秸秆制生物质炭在20、40t.hm-2施入量水平下与氮肥配施对早、晚稻产量及晚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情况下,2个试验点不同生物质炭施用量处理间早稻产量均无显著差异,但进贤试验点生物质炭施用量为20和40t.hm-2处理晚稻产量分别比未施生物质炭对照提高5.18%和7.95%,而长沙试验点3个处理间晚稻产量无显著差异。在相同氮素水平下,当生物质炭施用量为40 t.hm-2时,2个试验点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未施生物质炭对照相比最高增幅均在55%以上;施用生物质炭可提高酸性或弱酸性土壤pH值,降低土壤容重;施用生物质炭也可显著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在40 t.hm-2施用水平下,长沙和进贤试验点水稻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20.33和17.58百分点,进贤试验点氮肥农学效率提高39.81%。在酸性土壤中施用生物质炭可提高氮肥利用率,保持水稻产量稳定或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分类号: S511.33

  • 相关文献

[1]4种缓控释氮肥的养分释放特征及肥效. 林清火,刘海林,黄艳艳,罗微,蒋先军. 2018

[2]施用生物质炭对作物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 郑金伟,池忠志,刘晓雨,潘根兴,郑聚锋,李恋卿,张旭辉,程琨. 2016

[3]生物质炭对双季稻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 2019

[4]生物质炭对双季稻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碳、 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刘杰云,邱虎森,汤宏,沈健林,吴金水. 2019

[5]施用河道污泥对水稻和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水稻氮素利用的影响. 刘红江,盛婧,郭智,张岳芳,陈留根,郑建初. 2016

[6]缓释肥侧条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刘汝亮,李友宏,王芳,赵天成,陈晨,洪瑜,周丽娜. 2014

[7]安徽单季稻区紫云英翻压的氮肥替代效应. 卜容燕,韩上,李敏,程文龙,胡润,郑仁兵,王慧,唐杉,高嵩涓,曹卫东,武际. 2022

[8]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选择效果. 朴钟泽,韩龙植,高熙宗,陆家安,张建明. 2004

[9]酸性水稻土施用磷矿粉的农学有效性和经济效应的评价. 吴崇书,孟赐福,吕晓男,滕淳茜,赵森荣. 2002

[10]施用氮肥和硫肥对水稻产量的交互作用. 张培艳,孟赐福,吴增祺,吴林妃,计小江,李超英,赵森荣. 2001

[11]施用氮、硫肥对油菜和水稻产量的交互作用. 景金富,孟赐福,马军伟,吴增祺,胡金禄. 2000

[12]碳氮添加对雨养农田土壤全氮、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江晶,武均,张仁陟,董博,蔡立群. 2019

[13]添加秸秆及生物质炭对风沙土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 孙娇,周涛,郭鑫年,梁锦秀. 2021

[14]小麦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多样性特征. 周运来,张振华,范如芹,钱晓晴,卢信,刘丽珠. 2017

[15]秸秆/生物质炭协同还田措施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土壤的改良效果研究. 王洁,单燕,马兰,宋延静,王向誉. 2023

[16]长期化肥减量配施秸秆对水稻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的影响. 曾宪楠,王晓慧,孙羽,王麒,宋秋来,梁全喜. 2024

[17]不同氮肥水平对寒地水稻氮素利用的影响. 李建辉,苍真名,焦峰,王秋菊,翟瑞常. 2015

[18]水稻苗期氮素营养高效基因型的筛选. 童汉华,余新桥,梅捍卫,曹一平,章善庆,罗利军. 2007

[19]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动态QTL分析. 曾威,白建江,张才辉,杨瑞芳,方军,朴钟泽,石英尧. 2016

[20]基于重组自交系群体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分析和利用. 阮新民,施伏芝,从夕汉,罗志祥.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