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茎线虫乙酰胆碱酯酶基因Dd-ace-2全长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丁中

作者: 彭德良;黄文坤;贺文婷;高必达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薯茎线虫;乙酰胆碱酯酶;cDNA克隆;Dd-ace-2

期刊名称: 生物工程学报

ISSN: 1000-3061

年卷期: 2008 年 24 卷 02 期

页码: 239-24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利用RT-PCR、RACE技术克隆了甘薯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乙酰胆碱酯酶基因(Dd-ace-2)cDNA (GenBank登录号EF583058),用DNAMAN5.0、MEGA3.0进行了序列分析。克隆的Dd-ace-2基因cDNA全长2425 bp,包含一个220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734个氨基酸。Dd-ace-2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秀丽小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和动物寄生线虫胎生网尾线虫(Dictyocaulus viviparous)ace-2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达48.0%、42.7%和42.1%。在推导的734个氨基酸残基的前体蛋白中,前面的701个氨基酸残基是成熟的乙酰胆碱酯酶序列,其预测的分子量为79240.38 D。在一级结构中,形成催化活性中心的3个氨基酸残基(Ser291,Glu442和His574)、胆碱结合位点Trp(177),以及在亚基内形成二硫键的6个半胱氨酸完全保守;在电鳐乙酰胆碱酯酶分子的催化功能域中存在14个保守的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其中10个在甘薯茎线虫乙酰胆碱酯酶中完全保守。与其它线虫和物种乙酰胆碱酯酶的聚类分析显示,甘薯茎线虫的乙酰胆碱酯酶与其它线虫乙酰胆碱酯酶ACE-2同属一个支系。

分类号: S435.31

  • 相关文献

[1]甘薯茎线虫乙酰胆碱酯酶基因ace-3全长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彭德良,高必达,黄文坤,贺文婷. 2008

[2]甘薯茎线虫乙酰胆碱酯酶基因Dd-ace-1全长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彭德良,高必达,何琪. 2010

[3]不同地理种群甘薯茎线虫乙酰胆碱酯酶对抑制剂的敏感性. 彭德良,高必达. 2007

[4]甘薯茎线虫病抗性鉴定方法及评价. 谢逸萍,马代夫,李洪民,李秀英,李强,马飞. 2002

[5]辽宁省甘薯茎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 宋其林,李春荣,史湘华,李斌,李淑琴,陈玉成. 2005

[6]甘薯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对甘薯定向行为研究. 杨冬静,张成玲,赵永强,孙厚俊,谢逸萍. 2015

[7]甘薯生长期及茎线虫种群基数对茎线虫病发病程度的影响. 赵永强,孙厚俊,杨冬静,张成玲,谢逸萍. 2014

[8]甘薯茎线虫在南方薯区的发生风险及影响因素研究. 孙厚俊,杨冬静,张成玲,赵永强,谢逸萍. 2017

[9]蒸汽熏蒸防治甘薯茎线虫病效果初报. 杨建国,彭德良,孙璐,杨武群. 2013

[10]维线克对甘薯茎线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朱育菁,肖荣凤,林抗美,林营志,刘波. 2005

[11]不同地理种群甘薯茎线虫对不同类型杀线剂的敏感性. 彭德良,何旭峰,高必达. 2007

[12]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的研制. 倪春耕,朱建祥,徐德进,张光玲,滕中侠. 2005

[13]噻唑膦与硅肥联合使用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马娟,高波,李秀花,王容燕,黄山,陈书龙. 2024

[14]甘薯茎线虫主要侵入途径分析. 徐振,孙厚俊,杨冬静,张成玲,赵永强,谢逸萍. 2017

[15]一个与甘薯茎线虫抗性相关的RAPD标记的获得. 蒋琳,阮龙,查向东,吴飞,马代夫,谢一萍,李秀英,王钰. 2007

[16]灰飞虱β3-微管蛋白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严健,温建国,吴爱忠,叶鸣明,钟江,沈大棱. 2003

[17]两个枣树扩展蛋白基因cDNA全序列的克隆及分析. 孟玉平,曹秋芬,魏玮,孙海峰. 2010

[18]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内蒙古分离物基因间隔区(IS)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郭志华,孙毅,张效梅,张健,白云凤. 2007

[19]绵羊生殖道抗菌肽cDNA克隆及真核表达载体构建. 库朝锋,王新华,薄新文,张慧,吕廷德,李娜. 2009

[20]暗纹东方鲀sox9基因的克隆和组织表达分析. 高莹莹,刘新富,胡鹏,刘滨,郭正龙.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