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专用型甘薯新品种南紫薯018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全卢
作者: 周全卢;朱洪庆;李东波;李胜;刘莉莎;黄迎冬;李育明;何素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薯;南紫薯018;选育;栽培;专用型甘薯
期刊名称: 贵州农业科学
ISSN: 1001-3601
年卷期: 2021 年 011 期
页码: 12-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目的】选育淀粉含量和花青素含量高的甘薯新品种,为加工业对高淀粉及高花青素专用加工型甘薯的需求提供品种选择。【方法】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以日本紫薯为母本进行多父本集团杂交,从其后代实生种子中筛选培育出甘薯新品种南紫薯018,于2019年获得品种保护权(品种权号:CNA20151680.4)。【结果】南紫薯018鲜薯产量达26 572.5kg/hm2,薯块干率33.0%,鲜薯花青素含量30.43mg/100g鲜薯,淀粉含量22.35%。【结论】南紫薯018结薯较集中,薯形长纺锤形,薯皮紫色,大中薯率达81.1%,商品性好;抗病性好,耐贮藏,是适宜于全粉添加和花青素加工的专用型甘薯新品种。
分类号: S531
- 相关文献
[1]甘薯新品种苏薯1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赵荷娟,程润东,唐玉宝,张海军,王庆南,张礼浩,佘义斌. 2007
[2]高淀粉型甘薯新品种徐薯24的选育与栽培要点. 谢逸萍,马代夫,李洪民,李秀英,李强,王欣. 2008
[3]甘薯新品种吉徐薯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孙凯,张海,刘峰,王凤. 2020
[4]桔红肉甘薯新品种南薯021的选育. 李胜,刘莉莎,周全卢,李东波,黄迎冬,李育明,何素兰,梁琴,朱洪庆. 2022
[5]鄂薯4号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杨新笋,严丽,程航,黄钺,董华林,李芙蓉,刘作斌,李先兵. 2003
[6]泉薯830主要菜用特性鉴定与栽培技术. 卢新建,陈诗林,吕美琴,庄卫东,付文泽. 2002
[7]甘薯栽培技术. 张正学. 2009
[8]贵州甘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彭慧元,邓宽平,宋吉轩,雷尊国. 2011
[9]蔬菜专用型甘薯品种露地栽培技术. 陈景益,房伯平,符史立,张雄坚,邓彩联. 2008
[10]甘薯新品种黔薯7号的品种特性与栽培要点. 李晓慧,李云,孙拥军,杨航. 2017
[11]食用紫肉甘薯新品种南紫薯014的选育与栽培. 何素兰,周全卢,刘莉莎,杨洪康,黄迎东,李胜,李东波,朱洪庆,李育明. 2018
[12]季节性干旱区套作甘薯产量决定因素及高产栽培措施组合. 刘永红,柯国华,鲁洪涛,吴秀龙,何文铸. 2004
[13]紫薯新品种徐紫薯8号及保优栽培技术. 刘明,张允刚,李洪民,张爱君,陈晓光,靳容,张立平,唐忠厚. 2020
[14]甘薯生长与环境、栽培因素及内源激素的关系. 张超凡,刘爱玉,黄艳岚,周虹. 2012
[15]普薯32和山东紫薯在贵州夏秋季的种植表现. 吴巧玉,张廷刚,尹旺,何天久,罗密,胡方礼,周帅,王珞,邓仁菊. 2022
[16]国审食用型甘薯新品种福薯21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邱永祥,许泳清,邱思鑫,刘中华,罗文彬,纪荣昌,李华伟,汤浩. 2014
[17]高花青素紫薯福薯317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邱永祥,邱思鑫,林赵淼,李国良,纪荣昌. 2022
[18]迷你甘薯双季双千斤栽培的育苗技术. 季志仙,成灿土,王忠明,华丘林. 2010
[19]胡萝卜素甘薯品种黔薯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李晓慧,李云,杨雄碧,孙拥军,潘峰. 2016
[20]甘薯新品种苏薯27的选育及轻简化种植技术. 程润东,王勇,曾燕楠,张礼浩,王庆南.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Tobit模型的东三省电商物流效率影响因素探析
作者:毕智博;冯志威;刘钰轩;刘旖晗;李胜;李小元
关键词:
-
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北部区域农产品电商物流效率测度 -基于SBM-ML模型
作者:李胜;张思雨;于世强;冯志威
关键词:碳排放;北部区域;农产品;电商物流;SBM-ML模型
-
"支部建在团队上"在科研院所的实践研究-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党建引领科研工作探索
作者:万青;李胜
关键词:“支部建在团队上”;党支部;科研创新团队;科研院所;工作方法
-
马铃薯优良新品种南芋1号及栽培技术
作者:周全卢;李东波;李胜;朱洪庆;李育明;何素兰;黄迎冬;张玉娟
关键词:马铃薯;南芋1号;选育;栽培技术
-
豌豆土壤中潜在自毒物质的鉴定及自毒效应研究
作者:马绍英;陈桂平;王娜;马蕾;连荣芳;李胜;张绪成
关键词:豌豆;自毒物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自毒效应
-
食用甘薯新品种南薯027
作者:李东波;唐明双;周全卢;黄迎冬;李胜;刘莉莎;朱洪庆;李育明;何素兰;姚平
关键词:食用甘薯;南薯027;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
桑树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MaLAR和MaUGAT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作者:曾益春;刘刚;代洁;刘江;危玲;朱洪庆;佟万红;黄盖群;姚永权;郑继川
关键词:桑树;无色花青素还原酶;花青素-3-O-葡萄糖苷-2-O-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克隆;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