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杀菌剂防治甜菜褐斑病的效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宋柏权
作者: 宋柏权;范有君;闫志山;李建英;刘娜;孙秀才;杨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杀菌剂;甜菜;褐斑病;防治效果
期刊名称: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5-9369
年卷期: 2013 年 01 期
页码: 137-13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筛选出防治黑龙江省甜菜主产区甜菜褐斑病效果较好的杀菌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使用杜邦福星、异菌脲、苯醚甲环唑、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阿米西达、凯润等7种杀菌剂,在3个时期对甜菜品种SD13829进行叶面喷施。通过对褐斑病发病情况调查及块根产量和含糖比较得出:喷施3次供试7种杀菌剂后最终防效达27.61%~68.26%,提高产量4.85%~15.28%,含糖率增加0.63%~7.73%,产糖量增加5.74%~24.20%。其中杜邦福星、苯醚甲环唑处理对甜菜褐斑病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分别为60.73%和68.26%,产量增加15.28%和13.14%,含糖率增加7.73%和5.99%,产糖量增加24.20%和19.91%,推荐其在生产中使用。
分类号: S435.663
- 相关文献
[1]6种杀菌剂对3种禾草病害的防治研究. 文克俭,罗天琼,张莉,陈燕萍,周玉锋,龙忠富,吴佳海,苏生. 2013
[2]5种杀菌剂对当归褐斑病的防治效果. 曹占凤,王立,惠娜娜,李继平,陈明,郭成,漆永红,马永强. 2013
[3]几种杀菌剂对甜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杨安沛,孙桂荣,曹禹,马俊义. 2015
[4]塔其卡杀菌剂防治甜菜立枯病和褐斑病试验. 骆成高,鲁兆新,王宇. 1997
[5]甜菜褐斑病及种质资源抗性研究进展. 邹锋康,丁广洲,贾海伦,陈丽. 2019
[6]甜菜抗褐斑病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 邹锋康,丁广洲,贾海伦,陈丽. 2019
[7]SSR标记对甜菜抗褐斑病品种的聚类分析. 王茂芊,张泽旭,吴则东,张惠忠. 2018
[8]黑龙江省甜菜褐斑病病区和品种抗病性分类研究. 乔志文,陆安军. 2018
[9]Opus Top防治甜菜褐斑病效果分析. 李彦丽,柏章才,杨明珠,郑洪. 2001
[10]甜菜褐斑病预警及防治. 高鹏斌,赵丽影,周玉萍. 2017
[11]离子注入甜菜种子M_2代生物效应. 曾宪贤,吐尔逊·伊不拉音,李茜,王燕飞,刘军. 2001
[12]利用细胞工程育种方法选育甜菜抗褐斑病品系初报. 张悦琴,马龙彪,陆国庆. 1997
[13]甜菜褐斑病抗性基因的克隆. 刘大丽,马龙彪,纪岩,张革艳,刘丽萍,鲁振强. 2017
[14]甜菜褐斑病菌生理分化研究. 刘杰贤,蔡惠珍,刘振平,乔志文. 1992
[15]不同品种甜菜褐斑病抗性分析及早期鉴定方法. 高卫时,张立明,刘华君,董心久,李翠芳,王燕飞. 2011
[16]SRAP标记对甜菜抗褐斑病品种的聚类分析. 王茂芊,张惠忠,吴则东,王华忠. 2017
[17]国外甜菜褐斑病、根腐病、黄化病毒病研究进展. 乔志文,张杰,赵海英. 2011
[18]石河子甜菜褐斑病发生和流行因素分析. 邱荣芳,刘永江,陈新璐,谢惠琴,张素珍. 1994
[19]分离自黄瓜的多主棒孢霉不同表型菌株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白滨,何苏琴,荆卓琼,申培增,张广荣,文朝慧. 2016
[20]常用农药对花生褐斑病致病菌的抑制效果. 沈一,刘永惠,陈志德.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连作大豆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
作者:于吉东;周长军;高中奎;马兰;李建英;吴耀坤;刘冰;李娜;宫秀英
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连作大豆;农艺性状;生理性状;产量
-
一种基于萘酰亚胺的亚硝酸盐荧光增强型探针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作者:王敏;马小娟;张雨婷;张静怡;刘娜;张迪
关键词:萘酰亚胺;亚硝酸盐;荧光探针;食品
-
利用核心SNP标记构建豆类蔬菜品种指纹图谱
作者:吴新义;刘娜;汪宝根;龚亚明;李国景
关键词:豆类蔬菜;SNP标记;KASP;品种保护;种子纯度
-
新疆冬小麦种质资源粒重基因的分布与育种适用性分析
作者:曹俊梅;周安定;刘娜;哈力旦·依克热木;张新忠;刘联正
关键词:新疆;小麦;粒重;KASP;基因分布;育种适用性
-
二十三个离褶伞属菌株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分子身份证构建
作者:刘娜;宋莹;张敏;吕立涛;李跃;黄磊
关键词:离褶伞属;遗传多样性;SSR分子标记;DNA分子身份证
-
60Co-γ射线对大球盖菇的诱变效应及鉴定分析
作者:宋莹;刘娜;吕立涛;张季军;李跃;张敏
关键词:大球盖菇;诱变;生物学特性;营养成分
-
菜用大豆新品种浙农秋丰4号在龙游的试种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
作者:张志红;张古文;李正泉;刘娜;冯志娟;卜远鹏;王斌;龚亚明
关键词:菜用大豆;浙农秋丰4号;农艺性状;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