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捕捞方式下印度洋北部鸢乌贼渔场时空分布差异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温利红

作者: 温利红;张衡;方舟;陈新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印度洋北部;鸢乌贼;捕捞方式;中心渔场;时空分布

期刊名称: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ISSN: 1674-5566

年卷期: 2021 年 006 期

页码: 1079-108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根据中国远洋渔业协会鱿钓技术组和公海围拖网技术组提供的2017—2019年印度洋北部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生产统计资料,对灯光敷网、灯光罩网和鱿钓3种捕捞方式的鸢乌贼作业次数、产量和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产量重心分析、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对3种捕捞方式的渔场时空分布及其年间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017、2018和2019年印度洋北部鸢乌贼产量分别为28 347、68 535和180 094t,产量逐年上升。从年间变化来看,CPUE波动较大;从月间变化来看,各月产量与CPUE的变化趋势均保持一致。3种捕捞方式各月产量重心呈现逆时针变化规律,从南到北,自东向西移动。通过聚类分析可将灯光敷网分为5类,灯光罩网分为4类,鱿钓分为6类;渔获量主要分布于12.5°N~14.5°N,58°E~60°E和16°N~18°N,61.5°E~63°E海域内。以时间和空间为影响因素,对不同经度间海域分析发现,CPUE在不同时间、空间上有明显差异;而不同捕捞方式也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认为,今后应该加强时间序列的样本采集工作,综合考虑环境因子分析鸢乌贼渔场的变化规律及其根本原因,为后续合理开发该渔业和建立相关渔情预报模型提供依据。

分类号: S931.41

  • 相关文献

[1]南海外海鸢乌贼渔场范围与海洋环境的关系. 周艳波,谢恩阁,吴洽儿,冯菲. 2021

[2]智利外海竹筴鱼中心渔场时空变动的初步研究. 牛明香,李显森,徐玉成. 2009

[3]智利外海竹笑鱼中心渔场时空变动的初步研究. 牛明香,李显森,徐玉成. 2009

[4]中西太平洋大眼金枪鱼中心渔场时空分布与温跃层的关系. 杨胜龙,伍玉梅,张忭忭,张禹,樊伟. 2017

[5]中东大西洋中部海域鲐鱼渔场的时空变化初步研究. 李显森,逄志伟,朱建成,应一平,孙珊. 2018

[6]阿拉伯海域围网渔场时空分布及其与海表环境因子的关系. 杨胜龙,范秀梅,张忭忭,张衡,张胜茂,崔雪森,樊伟. 2019

[7]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资源和渔场的时空变化. 化成君,张衡,樊伟. 2011

[8]基于神经网络的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预报. 毛江美,陈新军,余景. 2016

[9]基于卫星AIS的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场分布研究. 原作辉,杨东海,樊伟,张胜茂. 2018

[10]中心渔场智能预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沈新强,樊伟,韩士鑫,崔雪森,叶施仁. 2000

[11]中东大西洋中部海域中上层鱼类中心渔场的时空变化. 逄志伟,李显森,朱建成,孙珊,应一平. 2016

[12]北太平洋公海中心渔场海域放射性核素~(137)Cs的生态环境监测与风险评估. 唐峰华,张胜茂,吴祖立,崔雪森. 2018

[13]基于案例推理的东海区鲐鱼中心渔场预报. 张月霞,丘仲锋,伍玉梅,苗振清. 2009

[14]大西洋中部海域竹荚鱼中心渔场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逄志伟,李显森,朱建成,孙珊. 2017

[15]基于耳石微结构的南海鸢乌贼日龄和生长研究. 刘玉,王雪辉,杜飞雁,刘必林,张鹏,刘梦娜,邱永松. 2019

[16]南海鸢乌贼资源探捕与开发. 江淼,马胜伟,吴洽儿. 2018

[17]南海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差异性分析. 刘玉,王雪辉,杜飞雁,刘必林,张鹏,刘梦娜,邱永松. 2019

[18]鸢乌贼目标强度绳系控制法测量. 王欢欢,张俊,陈作志,汤勇,孙铭帅,黄佳兴,邱永松. 2019

[19]光诱罩网沉降性能对鸢乌贼渔获率的影响. 晏磊,李杰,杨炳忠,张鹏. 2018

[20]脂类去除对南海鸢乌贼肌肉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的影响. 徐亮,宁加佳,王雪辉,徐磊,刘玉,杜虹,杜飞雁.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