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平洋公海远东拟沙丁鱼渔业生物学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超

作者: 杨超;赵国庆;韩海斌;张衡;商宸;苏冰;刘思源;蒋佩雯;相德龙;罗民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远东拟沙丁鱼;生物学特征

期刊名称: 海洋渔业

ISSN: 1004-2490

年卷期: 2024 年 001 期

页码: 20-3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解西北太平洋远东拟沙丁鱼(Sardinops sagax)的渔业生物学特征,基于2020年4—12月、2021年4—11月在西北太平洋公海采集的样品(共2 664尾),对其群体结构、性腺成熟度、初次性成熟叉长、摄食等级和肥满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远东拟沙丁鱼叉长范围为85~240 mm,优势叉长组为160~200 mm,不同性别的个体叉长差异不显著(P>0.05);体质量范围为5.6~144.6 g,优势体质量组为35~75 g,不同性别个体的体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年龄组成为0+~6+,优势年龄组为1+~3+。叉长与体质量关系符合幂函数指数方程,生长参数b=3.153 8,符合正向异速生长。性成熟度以Ⅱ期为主(占比90%以上),叉长组95~104 mm与105~114 mm的鱼体性腺成熟度差异极显著(P<0.01),叉长组205~224 mm与225~245 mm的性成熟差异显著(P<0.05);初次性成熟叉长(L50)为178.1 mm。摄食强度以0~2级为主,不同叉长组的摄食强度差异显著(P<0.05)。鱼体肥满度系数范围为0.82~1.42,肥满度随着叉长增加先升高再降低,在叉长组135~164 mm时肥满度系数最高,不同月份之间肥满度系数有所不同,10月其个体肥满度系数达到最高值1.25。研究结果丰富了西北太平洋远东拟沙丁鱼生物学特征资料,可为其种群鉴定、生活史研究、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等提供基础和重要依据。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ENSO事件下西北太平洋远东拟沙丁鱼和日本鲭栖息地协同变化特征. 刘思源,张衡,杨超,方舟. 2024

[2]基于Caco-2细胞的远东拟沙丁鱼蛋白多肽抗氧化活性研究. 李亚会,吉薇,吉宏武,苏伟明,王晶晶. 2018

[3]东海外海远东拟沙丁鱼Sardinops melanostictus(Temminck et Schlegel)的年龄和生长的研究. 胡雅竹,钱世勤. 1993

[4]日本远东拟沙丁鱼Sardinops melanostictus(Temminck et Schlegel)开发利用的新技术. 王杏珠. 1994

[5]远东拟沙丁鱼抗氧化肽的分离纯化及结构解析. 李亚会,李积华,吉宏武,周伟,陆旭丽. 2021

[6]北太平洋远东拟沙丁鱼渔场时空分布及其最适环境特征. 杨超,张衡,韩海斌,赵国庆,石永闯,徐博,蒋沛雯,严云志,葛雅丽. 2023

[7]西北太平洋巴特柔鱼渔场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樊伟,崔雪森,沈新强. 2004

[8]福岛核事故释放的~(137)Cs在西北太平洋海水中输运的模拟与预测. 赵云霞,韩磊,曲大鹏,赵昌,庄展鹏,袁业立. 2017

[9]秋季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累积能量的年际变化及其预报. 吴彦洁,黄菲,许士斌,王宏. 2018

[10]西北太平洋中尺度涡半径与涡动能的统计关系. 赵军,高山,王凡,陈永利. 2018

[11]西北太平洋柔鱼适宜栖息地动态变化研究. 陆尧,陈新军,汪金涛,余景. 2019

[12]沙尘和灰霾对西北太平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 贺敬怡,张潮,牟英春,褚强,石金辉,高会旺. 2019

[13]西北太平洋洋陆过渡带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特征. 姜素华,张雯,李三忠,汪刚,曹伟,索艳慧,陆蕾蕾,姜衍,赵斐宇. 2019

[14]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构建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预报模型. 朱浩朋,伍玉梅,唐峰华,靳少非,裴凯洋,崔雪森. 2020

[15]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非参数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 崔雪森,周灿,唐峰华,伍玉梅,吴祖立,范秀梅. 2020

[16]基于栖息地指数的西北太平洋日本鲭渔情预报模型构建. 范秀梅,唐峰华,崔雪森,杨胜龙,朱文斌,黄良敏. 2020

[17]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CPUE的时空分布研究. 吴越,黄洪亮,刘健,杨嘉樑,齐广瑞,饶欣,李灵智. 2016

[18]西北太平洋公海日本鲭生物学特征研究. 赵国庆,陈俊霖,张衡,唐峰华,陈云云,贺建文. 2023

[19]西北太平洋海域表层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其环境因子的关系. 辛全栋,李向阳,肖雪艳,于小涛,陈聚法,王新良,胡清静,江涛,母昌考. 2023

[20]基于Catch-MSY模型的西北太平洋日本鲭资源评估及敏感性分析. 石永闯,陈云云,樊伟,伍玉梅,赵国庆,杨超.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