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胁迫对不同秋眠类型苜蓿抗寒性影响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乌日娜

作者: 乌日娜;于林清;慈忠玲;王富贵;苏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苜蓿;秋眠性;低温胁迫;存活率;生理生化指标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1 年 27 卷 31 期

页码: 113-11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解秋眠性对苜蓿抗寒能力的影响,用11个美国苜蓿秋眠标准对照品种,每品种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3个处理组,研究低温胁迫对苜蓿幼苗存活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处理6h,苜蓿幼苗的存活率仅为2.75%,表明-8℃为该试验致死温度。而非秋眠型和极非秋眠型苜蓿的存活率要低于秋眠和半秋眠类型苜蓿,秋眠习性与耐寒性存在显著相关。各品种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随着胁迫程度加重均呈显著增加。脯氨酸含量的变化总体呈增加趋势,而不同处理对其变化的影响有差异。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着温度的降低呈增加趋势。

分类号: S541.9

  • 相关文献

[1]苜蓿SKU5基因的表达调控及其在秋眠中的作用. 杜红旗,徐照学,房卫平,冯长松,娄治国,袁华祎. 2019

[2]苜蓿细胞周期蛋白CYCD5;1基因表达及其调控秋眠性机理研究. 杜红旗,房卫平,娄治国,徐照学,冯长松. 2020

[3]45个苜蓿品种秋眠级初步评定. 方珊珊,孙启忠,闫亚飞,刘志英,陶雅,李峰. 2015

[4]温度和光照时间对3个秋眠型紫花苜蓿品种形态特征的影响. 陈玮玮,万里强,何峰,李向林,刘树军. 2010

[5]降温与光长缩短对3个秋眠型苜蓿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 万里强,李向林,袁庆华,何峰,陈玮玮. 2012

[6]中国新疆苜蓿野生种群秋眠性的研究. 于林清,王照兰,萨仁,卢欣石,康俊霞. 2001

[7]西藏高海拔河谷农区不同秋眠型苜蓿品种适应性研究. 李锦华,朱新强,余成群,孙维,王晓力,张茜,钟志明,吴芳. 2023

[8]丹麦苜蓿在公主岭地区表现及农艺性状间相关分析. 耿慧,徐安凯,李鸿祥,于洪柱,周艳春,于丽,王志锋. 2017

[9]苜蓿秋眠性的测度及应用. 万里强,李向林,何峰. 2011

[10]澳大利亚苜蓿抗寒性研究进展. 王绛辉,卢欣石,严秀将,张明军. 2007

[11]低温短日照下秋眠型紫花苜蓿品种形态特性的变化. 万里强,李向林,何峰,谢开云,景涛,王栋. 2013

[12]苜蓿秋眠性及其与抗寒性和产量的关系. 李向林,万里强. 2004

[13]模拟空运过程中克氏原螯虾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 郝晨光,李军涛,张泽龙,张秀霞,冼健安,王冬梅. 2021

[14]低温胁迫对不同品系甘蓝幼叶AsA-GSH循环代谢的影响. 山溪,秦文斌,张振超,姚悦梅,肖燕,戴忠良. 2018

[15]5份春大豆苗期耐低温性的鉴定及评价. 田鑫,何小玲,顾卫红,麻浩. 2013

[16]9个油棕品种抗寒性的生理生化鉴定. 金龙飞,杨蒙迪,周丽霞,冯美利,曹红星. 2021

[17]低温胁迫转CBF3基因烟草生理生化响应. 刘荣梅,李凤兰,胡国富,徐永清,魏琪,胡宝忠. 2010

[18]棉花抗低温生理指标和分子标记鉴定体系研究. 聂新辉,尤春源,张大伟,孔杰,雷江荣,吕军,冯国礼,杨永林,万英. 2013

[19]椰子抗寒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筛选及评价. 曹红星,雷新涛,刘艳菊,孙程旭,张如莲. 2016

[20]低温胁迫对4个不同剑麻品种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 张学财,李俊峰,周文钊.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