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中多酚氧化酶基因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丽

作者: 王丽;王万兴;索海翠;胡新喜;秦玉芝;李小波;熊兴耀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多酚氧化酶基因;酶促褐变;基因表达;分子改良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20 年 014 期

页码: 4629-463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多酚氧化酶(PPO)是果蔬发生酶促褐变的关键酶.在有氧条件下,PPO能够催化酚类化合物产生醌,而醌能够进一步通过与细胞内大分子聚合反应产生色素物质沉积在损伤组织表面,从而发生酶促褐变.酶促褐变导致植物组织表面发生褐变,并伴随着果蔬产品营养及感官品质的下降,是果蔬等农产品加工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深入了解多酚氧化酶基因对今后抗酶促褐变品种的培育以及分子改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综述从PPO基因与酶促褐变的关系、基因表达模式、蛋白结构、生理功能、以及在茄科类植物上的研究进展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对植物中多酚氧化酶基因的研究成果,以期为作物抗酶褐变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分类号: Q943.2

  • 相关文献

[1]无核白葡萄多酚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刘峰娟,冯作山,白羽嘉,王敏,黄伟,黄文书. 2017

[2]茶树多酚氧化酶基因的PCR-RFLP多态性分析. 黄建安,黄意欢,李家贤,罗军武,李娟,刘仲华. 2008

[3]茶树多酚氧化酶基因的SNP分析. 黄建安,黄意欢,罗军武,李家贤,龚志华,刘仲华. 2007

[4]饲用微生物的分子改良技术与方法. 白雪晶,郭雪娜,张博润. 2012

[5]棉花纤维品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与分子改良研究进展. 喻树迅. 2007

[6]寡糖氧化酶研究进展. 彤丽格,罗会颖,孟昆. 2020

[7]棉花纤维品质分子改良研究进展. 陈蔷,崔百明,黎娟华,彭明. 2009

[8]小麦品质性状的分子改良. 管延安,黄承彦,隋新霞,李根英,楚秀生. 2004

[9]普鲁兰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吕金芝,田健,伍宁丰,初晓宇,张凤英. 2015

[10]ERF转录因子对生物胁迫的反应及对棉花抗性改良的意义. 李付广,刘传亮,张朝军,武芝侠. 2008

[11]水稻耐冷性鉴定研究进展. 唐璇,吕树伟,范芝兰,陈文丰,潘大建,李晨. 2023

[12]水稻两系不育系1892S抗白叶枯病和抗稻瘟病分子改良. 宋丰顺,倪金龙,张爱芳,王春连,赵开军. 2016

[13]嗜热β-甘露聚糖酶的研究进展. 王彩虹,牛灿芳,罗会颖,杨培龙,姚斌. 2014

[14]水果酶促褐变生理研究进展. 杨巍,尹杰卉,高文民. 2012

[15]丝瓜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酶学特性的研究. 康娟,庄尹宏,林碧英,温庆放,温文旭,朱海生. 2017

[16]马铃薯块茎酶促褐变及与相关生理指标的关系. 王丽,王万兴,索海翠,胡新喜,秦玉芝,曾璐,李小波,熊兴耀. 2019

[17]马齿苋提取物对鲜切苹果褐变的影响. 林青,周聪,李学进,李卢,李喜宏,李冀新. 2021

[18]马铃薯中多酚氧化酶酶促褐变及防控技术机制研究进展. 温雪珊,时月,郑煜焱,王瑞琪,马越,赵晓燕,张超. 2022

[19]绿豆芽防褐变技术的研究进展. 闫星羽,陈存坤,薛文通. 2021

[20]初始pH值对果糖-赖氨酸模型美拉德产物抑制香蕉酶促褐变相关性质的影响. 郑杰琼,李芬芳,袁德保,王必尊,金志强.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